#生活碎片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读后感
这是我必须要推荐的一本书。特别适合听!
刚关注这本书的时候,看书名我以为是关于历史或者社会发展历程方面的书。因为是听书,点开书面看了一眼:“我是陕西科技大学的一名文学老师”。。。。。。我顿时感觉这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说之类的书。事实上,它确实很普通。但是,它也非常有吸引力,深深地吸引我,一口气把它听完了。
这本书是作者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体局挂职副局长期间的工作轶事的记录。因为挂职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碑林区图书馆的过程,所以就起了这么一个名字。这书名,也是上级对于去图书馆的设立的一个疑问。
一个区的图书馆,级别上可能就是科级,规模上也不算大。但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掰开来揉碎了,就是一幅长轴的生活画卷。每个人都栩栩如生地动了起来。围绕着图书馆的选址、预算、建设时间、内部布局、选书、推荐和设立图书目录,到最后图书馆的日常运营等,作者展开了详细的描写。这其中经历的各种沟沟坎坎,面对的各种人情世故,承受到的种种现实教育,让我们看到基层政府管理、基层社会服务机构运行的种种不易。
吸引我的有这么几个方面:1、真实。作者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和身份),看待了基层政府内部的种种明规则和潜规则。作者还是比较大胆地呈现了一些内容。真实,让我很感兴趣。我相信,为了这个真实作者是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的。但是,作者还是努力做到了真实;2、细节。作者确实是很详细地描述了整个过程中的各种曲折,让故事有了情节,不断反转、不断前进、不断妥协,让故事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进而呼应了真实的特点;3、专业。我最近半年常去上图东馆,很享受图书馆带来的各种便利和福利。听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这样的社会福利里面深藏了太多的专业工作。每天,上图东馆都会有人来参观,每次都是10多人。可见,上图东馆可能已经是一个地标,作为相关领域来访的必到一环。回过头看看书中描写关于图书馆的布局、选书、内部功能、日常运营,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对于一个区一级的文体局和图书馆馆长来说是很有挑战的。且不说建馆伊始只有作者和宁馆长2个人在操持细节,即便是后来正常对外运行了,其实需要面对 的各种复杂情况,也是有挑战的。对比上海的很多街道图书馆,碑林区图书馆的工作应该还是很细致、很周全的,也是真正在为人民服务的。
我很喜欢这样的书。类似的还有《我的二本学生》,介绍二本大学的大学生在求学、求职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现状的。
这些书的共同特点,首先是真实的还原了生活。我们无法体验自己之外的生活,有人能通过写作还原真实的生活让我们看到,我们就可以更多的理解社会的一角。其次是普通。普通人的生活,而非富人、明星的生活,是我们所能触摸到的和能产生共鸣的。我们和我们之外的我们,原来有这样的差别,又有这样的相通。世界,变得具象起来。尤其是网络横飞的世界,能通过别人的写作,看到其他人的普通、真实的生活。这,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度。
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是个很好的读书的地方,而读书能让我们更好地看世界、看自己、看别人,读书能让我们平静、充实和快乐,更好地滋养我们的内心。
这本书的朗读者是作者本人,播音很专业,也很投入。让我隔着耳机,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的声音,让故事变得有趣,但温文尔雅。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看到了故事的演变,甚至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温度。
感谢作者杨素秋!
评论:
浅浅: 好,收到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