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清风濯月发布时间: 2023-12-08 13:38:03 浏览:6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之经世实学 经世致用是伦理政治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清初,历经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的洗礼,深受王朝更迭、社会动荡震撼的士子精英以匡济天下为己任,痛抵王学末流的空谈误国,力倡经世实学,以故“通经致用”、“明道救世”成为充溢着阳刚之气的清初学术的灵魂。乾嘉时期为承平之世,其学术主流由清初的激愤忧患折入追究名物训诂之精微考据一途,经世意识大为淡化。迨至道光、咸丰年间,社会危机向火山喷发般展现出来,催迫着清王朝向乱世滑落。西方殖民者挟持坚船利炮、商品鸦片大举入侵,更造成一种旷古未见的“变局”。这一局面使一部分忧国忧民的士子惊觉起来,思索济世之道。于是,从乾嘉到道咸,便出现了由“纯学术”走向“致用之学”的学术转向。 清代学风由乾嘉的客观主义、古典主义转向道咸的功利主义、现实主义。清代实学风格转向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一代学人的觉醒,预示着中华民族正从深沉的古梦中惊悟过来,开始面对充满挑战的现实。 道咸间的经世实学是在中国近代这样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它承袭了儒学经世的传统,同时又孕育着近代新学的某些开放、启蒙的因子。道咸间经世派所致力的经世实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初入“过渡时代”所作出的第一个积极反应的产物。 道咸间的经世实学既然是古学的一种新形态,必然带有古学所固有的惰性,如经世派中不少人有浓厚的重农色彩和轻视商品经济的倾向。就学术品格而言,道咸间的经世派虽然注重“专门之学”,然而并无明确的近代学科分类的概念。在方法论上,经世派虽然讲究证据,注重归纳,但尚无人自觉地运用实验手段和数学语言。凡此种种,都表明道咸间的经世史实尚未进入近代新学的轨范之内。 然而,道咸间的经世实学确乎是近代新学赖以产生的最直接的民族文化土壤。经世派一扫“儒者不言利”的迂说,高张“兴利”、“致富强”的旗帜,给新学家的“求强”、“求富”事业开辟了道路;道咸间经世派“违寐而之觉,革虚而之实”的学风,引导新学家抛弃蒙昧主义和空疏之学,将视线投向如火如荼的现实社会;道咸间经世派睁眼看世界的开放精神,更启发了新学家们竞相向西方寻求真理,认识到不仅应当“法后王”,而且必须“鉴诸国”。 总之,道咸间的经世实学是中国“古学”通往“新学”的桥梁。 #今日份哲学思考 #历史那些事 #中国文化史





评论:
不周: 其实儒家离开过我们的文化主导地位,我们的文化习惯一直都是以实用性为主。当我们发现当前流行的文化不足以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时,就去寻找改变命运的道路这才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核心理念。
星空: 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要从农业文过度到工商业文明社会,可见其难度,加之我们的农业文明是世界上最精致最发达的农业文明形态,不经过刻骨的痛根本无法改变,所以才有了后几十年的学术和实践的混乱,现在看来,这个转变我们做的最深刻,最痛苦
星空: 神速点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