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月亮与六便士》的解读: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但动荡不安,新思潮涌现,旧思想面临淘汰,“上帝已死”的论点引发西方社会对基督教意义的讨论,人们思想迷茫,需要精神力量来坚定生活信心,《月亮与六便士》正迎合了当时人们想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心理需求。 - 作者背景:作者毛姆多次奔赴南太平洋寻找创作素材和精神归宿,在塔希提岛深入了解了高更的故事,萌生了以高更为原型创作小说的想法,借此描述时代困境和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主要人物 -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伦敦证券经纪人,家庭美满、工作体面,却在40岁时为追求绘画理想抛弃一切,辗转多地,最终在塔希提岛实现艺术升华,他性格复杂,冷漠自私却对艺术无比执着。 - “我”:作为故事讲述者和作家,是贯穿始终的见证者,既是剧中人也是旁观者,通过“我”的视角展开故事,对天才与艺术、艺术与爱情等关系进行哲理性思考。 -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出身英国世家,混迹上流社会,丈夫出走后努力粉饰婚姻不幸,后能自食其力,体现出独立个性和倔强性格。 主题分析 -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月亮”象征着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思特里克兰德放弃优渥的现实生活,选择追逐遥不可及的艺术理想,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引发读者对人生选择和价值的思考。 - 对人性的探索: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艺术理想表现出的冷漠、自私等行为,以及施特略夫的善良宽容、勃朗什在爱情与艺术面前的挣扎等,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面。 -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小说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与兼容。他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历经生活的苦难,但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说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特色 - 新颖的叙事角度: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以“我”的角度叙述,使叙事具有真实感,同时让读者与叙事者产生共频。还放弃了线性叙事,结合空间维度横向穿插,拓展了叙事层面。 - 鲜明的象征手法:“月亮”与“六便士”的象征贯穿始终,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形象。思特里克兰德生活的不同环境也具有象征意义,如塔希提岛象征着自由、原始和纯粹的艺术世界。 -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毛姆的语言简洁平实却富有力量,通过简洁的对话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同时在叙述中融入深刻的哲理思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