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穆童发布时间: 2024-01-20 00:28:54 浏览:156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各位伙伴好!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被接纳,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可是,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在意我们的感受,或者简单粗暴地否定它,我们往往会有一种不舒服的自我被剥夺感。 开始时,我们会哭会闹,会吼会叫,然后可能被说不听话,调皮捣蛋,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很不幸,父母也许就更加理直气壮,我们可能会被打,甚至被扇耳光。于是,我们要么变得顺从,要么变得倔强,同时也变得疏离和沉默,要么,没心没肺地假装不在乎。 得承认,父母不是有意要忽略我们的感受,不是有意剥夺我们的自我。可惜,这些理性上的对父母行为的认知,并不能缓解我们内心的疼痛。于是,“孤独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在风里走。 在父母面前,我们会慢慢习惯隐藏自己,只是那些情绪感受不会消失,它发酵,变化,长大成别的模样,重新出现,无处不在。要么无所谓,要么浑身刺,要么想办法逃得远远的。或者,有一个创面,被遮盖在了华美的衣服底下,别人看上去光鲜亮丽,但自己知道美好之下,是千疮百孔,于是会在失眠的夜晚辗转反侧,或者在孤单寂寞中渴望有人能给予自己关心,哪怕一句暖心的问候。哪怕没有好的结果,也会贪恋泥淖中的温暖,不管有没有明天。 等长到一定的年岁,或主动,或被迫,我们带着伤口,结婚生子,有一部分人被新的关系安慰和治愈。有一部分人新伤叠旧伤,认了命,习惯了隐忍,以为人生本就如此。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把自己的经历复制到孩子身上,像上一代对我们的那样。如果有不同,不同或许是,上一代人只是不懂怎么对孩子好,这一代人,因为有学历,更善言更巧辩,以“为你好”的名义伤害孩子,但又觉得孩子怎么如此朽木不可雕。也有一部分人,不愿就此生活,而想着寻找突破。 每个人都是有伤的。父母是如此,作为孩子的我们是如此,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如此,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也不愿伤害孩子,只是被某种莫名的因袭力量推着往前走,是身不由己的“我也不想啊”,就像当初父母不想伤害我们一样。 大多数人这么过着自己的人生:在不那么融洽的亲子关系中,跌跌撞撞地长大,又懵懵懂懂地走进婚姻,稀里糊涂地做了父母,然后手忙脚乱地照顾孩子,希望他健康平安地长大,想着把所有的爱都给他。可是,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懂事,学习那么好呢?社会压力那么大,怎么办呢?如果没有我管他,他将来怎么自立呢? 代际传递中,我们在复制上一代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在受伤害,也在制造伤害。伤害不是单向的。我们在被父母伤害时,也在通过情绪反弹伤害着父母;在伤害孩子时,也在不融洽的亲子关系里两败俱伤。可是,互相伤害的链条就这么一直持续下去吗? 没有人想要如此,所有人都期待着有融洽的亲子关系。要怎么办呢? 有伙伴说:“不期待父母那一代改变,把痛苦放在那里,也并不影响自己与孩子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这很有道理,带着伤,依然可以往前走。但做到并不容易。不过,这里面隐藏着亲子关系变好的密码,那就是不首先想着改变他人,而是从接纳自我改变自我开始,有意识地把让自己感受不好的亲子关系当成自我改变和成长的契机。 这是我想走的路,相信也是大家想走的路。就让我们一起进行爱的练习。一起练习在具体的情境里看见具体的自己,具体的父母,具体的孩子,还有自己的伴侣。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伤口,朴素地叙述和呈现,不掩饰,不夸张,就是在自我疗愈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无论是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我们都懂得很多道理。认同道理不难,有真切的体验并切实地改变,并不容易。不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从自己的现实状况出发就好。暂时做不到没关系。可以先试着接纳自己的种种不容易,说出“我现在还不能接纳自己的难受,不能直面自己所受的伤害”,也是一种自我接纳。 只要我们能从听到父母的指责就立刻想要反驳或者想要逃离,变成能想到“他也不想这样”,就是进步的开始;能从理直气壮地吼骂孩子到批评孩子之前犹豫一下下,就是改变的开始。 让我们在爱的练习群里互相照见,互相扶助,通过接纳现在的我走向更好的我,也走向更好的关系。毕竟,任何关系,需要先让自己慢慢松弛下来,慢慢安心。或者,不那么安心不那么松弛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结伴而行。 爱你们,每一位[爱心][爱心] #爱的练习#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爱vs被爱 #爱 #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师#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 以上是某期爱的练习课的内容。

评论:
sound: 为什么不能把瞬间分享到瞬间呢……真的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的爱[苹果]
饿醒了的梦想家: 感谢穆老师一直无私地分享着爱的练习,有教无类的爱着我们每一个人[爱心][比心]
作者: 哈,谢谢你。我本来是想招募新的爱的练习伙伴呢[捂脸哭]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