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ebbie发布时间: 2024-11-02 21:01:31 浏览:5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与孩子刚刚回到家就约定了再出门买东西,但不是那个立即当下,因为他说有点累了,想先在家待会儿再出去,那个时候我认为他这样做,能照顾自己的感受是对的,但内心其实觉得有点麻烦,因为到家就想换回舒适的居家服,出门还得再换外出的衣服。 过了两三个小时后,我们准备换衣服出门,他央求并催促想让我快点,我不耐烦的说:“都怪你,让我还得换衣服。”忘记了他反驳一句什么,我说:“我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过了一会儿,他跑来跟我说:“妈妈,你刚才说的话让我有点受伤。” 那一刻,我噗嗤笑了,因为我被他提醒觉察到了,我笑他的可爱,也欣慰这孩子的灵性很好地存在着,开心他能够这样自由自主地表达。 接下来,我跟他说:“的确,妈妈这样说让你感受到不舒服了,因为我想把原本我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你承担啊。你允许我表达出来,但不需要认同并承担这份责任就好,也就是妈妈刚才说的,我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就好。” 这么简单细碎的一段插曲,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认为不值一提,想想看,如果日常总是用类似的这种语言,长久地发泄给孩子,给孩子内化下去,未来孩子会因此收获多少人际关系里的内耗呢?又或者他学会了用相同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能量守恒定律在心理能量上也是通用的。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孩子未来自己能够觉察和成长,与原生家庭的方式进行分化,并且完全搞懂课题分离,分清楚什么是对方需要承担的责任,什么是自己应该负责的,就好。 #亲子时光 #养育孩子 #心理学 #自我觉察 #课题分离 #原生家庭 #心理分析 #认知觉醒



评论:
如故—如菊: 如果是我,知道还要出门,就会忍住不换衣服
作者: 起初我是有这样的想法[偷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