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景春版的《李白传》,今天在小雨霏霏的大桥下看完了。
曾在各个版本的李白传中查看书友们的评价。有一位大咖自称李迷的说,没有一本李白传写得好的,并分析了很多本的利弊出来。我自认为就是一个初级菜鸟,感觉这本书写得比较舒服,看起来不累故事还蛮有意思。毕竟李白是一千多年前的人物,你无法了解他真正的生活起居,他的真实的生活言行。只能凭人物的性格环境思想去合理想象。这就是文学传记,人物形象已经不止是那个人本身,他是无数的读者们在千年的变迁里,点点滴滴修修改改,最后沉淀塑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了解他的大概生活,明白他的思想理念,欣赏他的诗篇就好。无需追究太多细节。细节,没有谁对谁错,它只是他一生的陪衬而已。
在看书过程中,不止一次发现与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契合之处,一度暗忖,电影是不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后来想,本书基本是沿着时间线和他的行程交游、诗歌作品的顺序,按部就班一路写来。可想而知,所有他的传记,翻来倒去,也不过都是这些内容。有些扩展了写某个角度,某些事件,而有些便一笔带过,有些偏重议论,有些偏向探究。侧重方向不同,如此而已。
可悲的是,关于李白,我只敢从作品本身说起,而不能说李太白一个字眼。深感自己太过肤浅,不敢唐突谪仙人。更何况只是看了一家之言,不敢人云亦云,所以,我只能闭嘴。
摘取片段,乃全篇李白之理想:
赵蕤说道:“我认为儒、道、释三家,当杂而用之。男儿应有四方之志,当蓬矢桑弧,报效家国,待功成名就之后,乃激流勇退,啸傲山林,游乎四海,以遣余年,方是常道。”李白慨然说道:“大丈夫之志,理应如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