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学历史的人应该很容易淡定,因为历史上的事你都见过了】
一个在他时代的规定性当中
活出了最大值的人
我从来没有过如此事先张扬的写作。接下来的十年,我打算写一部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政治文化史,是我的“北宋政治文化全史”(《千秋是非话寇准》《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大宋之变》)的最后一部。
为什么会选择苏轼呢?苏轼所处的时代经历了大宋之变(1063-1086),北宋中期形成的帝制时期儒家文化的最好成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苏轼面对的大环境是什么样的状态?那是一个官僚集团陷入恶性分裂的时代,所有的人,包括皇帝都不得不选边站。那是一个大局观不再的时代,那些掌握着国家命运的人,主要精力不是放在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而是放在自己个人、皇帝个人和派别上。
没有人再像之前一样,付诸更广阔、更具有长远眼光的思考和行动。政治的风向变来变去,政治斗争越来越白热化。在这样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人,如果你要在官场混,只能是风往哪边吹,你往哪边倒;你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必须要选边站。
当那些大的梦想都不可能实现了,当你发现自己什么都改变不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苏轼的选择是——我不随。
评论:
兰亭雪: 感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