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瞧不上爱玲也实属常事。
她出身大家,学识满身,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即使经历了民国之乱,然她也是顺坦的过了。杨绛,是那般的清高自傲。作为现今仍存的民国知识分子,保守规矩的杨绛,怎的瞧得上浑身是刺、张扬肆意的爱玲呢。
想来我爱玲出生没落贵族,爹娘不爱,恋人不忠,留学不成,卖笔为生。就是学费也是与躺在继母床边儿的父亲腆脸讨要,久不相见的新时代女性母亲,一见着她便要将她好好“改造”一二,许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胡兰成,亦是至她于水火之中。爱玲她怨,她恨,她不甘,她绝望。她,卑微已久啊。
爱玲的笔,华丽细碎,孤高抑郁,如同一件精致的象牙工艺品,并不能言之宏大。不写大事,只言家居琐事,不带热嘲,只用冷讽,只顾着躺在尘世虚无间,冷眼看人世。揣着她最后一点儿倔强,孤身逃往异国他乡。夏志清说,“在美初见她时,着实吓了一跳,举止异常,面相可怖”。一切已落尽,繁华终不再,谁又识得当年呢。
自古文人相轻,爱玲亦曾公开道“拿我与冰心相提并论我是不乐意的”。在才女辈出的时代,即使你有七分才华,那也能把自个瞧得顶顶的好,谁也不服谁。而安逸给了淡然若菊的杨绛,亦局限了她,苦难给了浓烈似梅的张爱玲,亦毁灭了她。

评论:
此茄汁: 母亲和胡兰成都爱她的 然母亲有更爱的 胡有另爱的 一是母亲接受不了她守旧的爱 二是她接受不了胡的博爱 同样 张也不是会怨的女人 如果她首肯自己怨了 她才不甘 更不提绝望 或者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