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更新对消费行为来划分人群的理解(一) 1、不要用身价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拆迁得1000万和打工赚1000万,和做项目赚1000万,本质上是三类人。做生意如果不分清楚,会浪费大量时间。 2、人花钱是要解决需求的,而解决需求的这个消费行为过程可粗略分为刚需型、改善型、中产型、富豪型。 3、刚需型目的明确,我有什么需求,就为这个需求花多少钱,超出部分一分钱不掏。他花钱买的是:纯需求。 4、改善型目的也明确,我有什么需求,然后顺带追求一下额外的品质,他花钱买的是:需求+品质,各占比50%。 5、中产型消费,首先他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穷人,暂且称之为:小富吧,他花钱买的是:需求(10%)+面子(90%) 6、富豪型,他花钱有两种,一种买的是:需求+赚钱目的;另一种是刚需或改善。 根据以上基本点,套用一个消费场景,比如口渴了,需要买水喝。这时候你面前的产品分别是:1.5元的农夫山泉,3元的可乐,1000多一瓶的斐济矿泉水。 口渴是需求,刚需型的人只会买1.5元的农夫山泉,甚至不花钱找免费的解决。中产型会去买1000多的思聪同款的斐济。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买农夫山泉的刚需,99.99%是大众化认知的贫穷人,就是那种5块钱能吃饱就绝对不花6块钱的人,只有极少数是有钱人,平时过日子节俭。 买可乐的人群,改善型消费,各个阶层都有,从小康到中产到富豪。其实仍然可以细分,但以后慢慢谈,不是今天谈话的重点。 买1000多一瓶的斐济的,只有两种人,富豪,和世俗认为的“中产阶级”。富豪花1.5元和花1000元,对他来说不痛不痒,没有区别,谈不上面子问题,而中产型消费群体,他花的这1000,只有10%的因素是为了解决“口渴”需求,另外900元,他买的是一种“让别人看起来我是富豪”的感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1000元的斐济是富豪的收割工具,富豪天天喝,是因为背后有1000个这种中产型消费思维的人在天天喝,产生源源不断地利润到富豪的口袋里,中产型花的1000元,其中可能有900元进入了富豪的口袋,中产型花了1000元,是结结实实的花了1000元,而富豪花了1000元,是还能到手900元利润。 甚至富豪还可以请一些有钱人一起喝,打造产品人设,吸引更多的中产型消费人群来购买,这就是让子弹飞里边的那一句台词: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
- 像我这种没有女人味的老师一碗麻辣烫就可以追到手
- 谁来了这么大谱…卧槽,卧槽,啊……啊……好帅,卧槽好帅……啊!!!
- 我去,这狗还挺上镜
#狗仗人势 - 今天五台手术,你们放假了出去玩,能不能别受伤?!看着我!回答我!能不能?!??!?[笑而不语][笑而不语]
- 本人医生,170高,1983,看着年轻漂亮,有没有直接谈恋爱的[捂脸哭]
- 这样聊天老板是洗不清了[笑倒地][笑倒地]
#老板的迷惑行为 #工作中的奇葩 - 问一下姐妹们,有没有和我一样傻的,还有两天结婚了,彩礼没有,三金没有,之前答应彩礼多少给一点哪怕一两万意思一下就行,现在也说不给我了,
- 久违的和好闺闺出来玩了
镜头下 是爱的具象化
在闺闺镜头下的我永远闪亮鲜活
#你的AI虚拟女友 -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一直在创业,毕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做,但无一例外失败了。 颓废了一段时间后,我嗅到了互联网上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大多
- 节假日出差第一人,苦批的医药代表
#不喜欢出差 #日常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