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灵犀(小不忍则卖大萌)发布时间: 2025-02-07 17:05:53 浏览:13 次 发布地: 石家庄市 天气: 晴

        年话小篆 灵犀 初次见到小篆这种书体是在一个网友发的自己写的自家对联的照片上看到的:流畅的线条曲折圆润的形态,让人感觉一个个鲜活的物体、人物就活脱脱的座落在对联纸上的格子里啊!如此美好的感觉瞬间就侵袭到我了,让我暗下决心,一定也要写出这样美好的字。 开始时听从当时的老师:钰的建议,一个个线条认真练,学着跪笔、拉线,长长的线条从卷首拉到卷尾,画完半张或者整张就拍照给老师看,她会用红色的线条标出来:这个好、这个侧锋了、这个不直,画了横线画竖线,画了竖线又画圆圈,要圆头圆尾、线条粗细匀称、首尾相接,有时总也画不好,就直接用笔载纸上乱画一气,笔一丢,弄得墨汁溅了一纸,甚至周围的物品也都难免“横祸”。 后来终是静下心来,开始享受这个过程,尤其是墨研好后,又醒一会的时间(我通常认为是整个书法时长的三分之一处),此时鼻尖凝聚、墨汁已较为浓稠,色泽呈哑光黑,执笔书写时,笔尖似与宣纸有一种“胶着”的触感,想必这便是钰老师所说的“涩行”,仿佛每根毫都“杀入”宣纸的纹理中,此时必不会存在手抖,很神奇,竟然像极了中医上针灸时“得气”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环境又安静、心无旁骛,写出来的字必中正、秀气,宛若惊鸿、蛟龙。 与我而言,写篆书最应注意的是那些有着长长的“竖”的线条,写下来须一气呵成,哪怕是中间出现枯笔也不能断(之后可再润色),这个过程我的呼吸都是克制的,一笔到底时,我的小腹已经瘪了,只等收了笔,那一次深长的吸气。 字中的弯折也是颇有意思,起初写那些弯弯绕绕的笔划时不知道该弯向哪里,会不会写偏,上下左右,稍不留神都会影响字体的美观,但练久了会发现“胸有成竹”是真实存在的感觉,下笔之初就是带了“势能”的,起笔的力度中就已经预留了弯折处的态势,随着手腕的旋转持续发力,恰到好处的弧度与力量,自信的感觉!妙不可言! 写完时,你抬起头,竟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美貌(无需照镜),此时,你若听到有不远处他人的嬉笑打闹会微微皱眉,对!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从一个庄严的仪式中完全跳出,这可以证明:你作为中国人人格的独特审美正在形成。 我爱书法,它不仅是我的一份家族传承,也是我的一个美好童年的延续,字里行间的墨香处,有我家乡的斜阳疏影、也有漫长的冬季中凛冽的寒风——它穿过狭长的巷子,在拐角处为我引荐了时光老人:那一定是个穿筒靴戴毛线帽的老人家,背景是一副长长的手写对联,而风,就在那纸边吹得哗哗作响,把我带墨渍的童年回忆翻了个遍。

评论:
80后远方一颗桃: 交流提高
作者: [比心][比心][比心]
慕风: [爱心点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