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逝去了一个老人,准确说是妹妹的爷爷公公【也就是妹夫的爷爷】
妹妹结婚的时候年纪不大,那时她还在老家住,我和妹妹自小就亲近,上大学的我每次放假都会去妹妹家小住,就这样,老人在我这里不再只是话语里的人,是逐渐熟悉起来的立体的人
老人是村里有名望的人,红白喜事,人来人往,他都会在,乡亲邻里也都比较尊重他
老人的明事理更多的惠及自家的小辈,妹妹结婚以来,没遇到过刁难挤兑,也没有碎嘴长舌
老人不是严厉的人,说话带笑,言语偶有老一辈人的念叨,但也不算过火,顾念妹妹还是小孩,他帮衬了很多
老人是老一辈的人,看不得院里空空,所以种了好多菜,每年到收货的时候,他就会收拾一堆东西让妹妹送来
妹妹会开玩笑:送那么多回去呀?那咱们吃啥呀?
老人就会笑话妹妹:果真是嫁出去的姑娘,这也不顾娘家呀?
说罢,爷孙总会笑弯了腰
老人喜爱斗羊,自己养羊然后拉出去斗,卖的高价,就会塞一半的钱给妹妹说是给熹宝买吃的,妹妹平日里给他买衣服,买吃的,他笑眯眯的逢人就说妹妹哪儿哪儿都好
从妹妹结婚到老人逝去,每年我的父母都会去看一两次老人,生病另算,老人会跟我的父母聊很多东西
老人带着老一辈的精明,但更多的是善意
可是老人并不是好命的人,中年丧妻,自己拉扯两个孩子长大,万年有丧女,前一段时间因为病,去医院时,医生问他有几个孩子
老人下意识说两个,随机怔愣了会儿,含糊说,算了,一个叭
在熹熹小的时候,老人特别喜欢看着熹宝,后来熹熹要上学,妹妹就带着熹熹来了县城,每周回去的时候,老人都会很是稀罕小盆友,然后拿一堆平日里别人送的他觉得好吃的东西
熹宝学画画,老人知道后,遇见他伙计就会说一遍,不多久,亲戚邻里都知道熹熹会画画了
老人是明事理的,他纵容他的小曾孙,但是在妹妹管孩子的时候,他会偷偷出去,等妹妹管完再回来
当然了,平日里嘴唇与牙齿还会磕磕绊绊,也会有些不愉快,可是,随人逝去,那些都散了
我其实是有些难过的
以后收获的季节里再也没有一个老人会拔葱,摘黄瓜,袋子满了还要放两个茄子了
以后的秋天,再也没有那个老人会问妹妹——你和你姐喜欢吃的玉米你什么时候来拿?
以后再陪妹妹回老家,就要拿钥匙开门了,再也没有满是皱纹但笑起来很是和善的老人问我——二丫头最近找工作了吗?这边在这儿吃饭吗?
以后妹妹的老家院里,再也不会有郁郁葱葱的绿色了
以后妹妹老家的院里,那颗去年刚结了酸果子的葡萄树应该就此枯萎了吧
以后……爷爷,再也没有以后了
爷爷,一路好走呀,路上走的慢些,稳些
人家都说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后,爷爷的身体会变好,那应该挺好的,身上会轻松很多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