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健正绅士Zee发布时间: 2023-02-14 15:10:54 浏览:0 次 发布地: 西安市 天气: 晴

        《知行:工业基因的数字化演进》 通常的流程是,人们会拿着一把“洋尺子”在中国找最佳实践,然后品头论足,给出对或错、好或坏、先进或落后的结论。我们对中国的实践缺乏足够的敬畏,缺乏从中国实践思考普适规律的意识和自信。 如何穿越“新概念雾霾”、发现规律和本质,人们需要从概念出发,更需要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实践中的真问题作为理解新概念的锚点。 数字化必需面对普世规律和独特模式两个重大议题,从实践出发找到真问题应是探索数字化的正确姿势。 只有把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案深深扎到中国最新的商业实践,扎到人潮汹涌的商场、机器轰鸣的车间、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牧场,美国企业数字化的今天不一定意味着是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明天,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成本、质量、体验、效率等问题,找到应对需求巨变时代的方案,应对供给体系从规模化走向个性化、服务化、智能化的挑战,重构产品、研发、生产、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构建企业新的竞争力,才能理解新概念的价值。 对数字化本质和规律的洞察是穿越“新概念雾霾”的利器。这需要人们构建对底层逻辑和认识方法论的思考,帮助我们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这种思考给我带来的启发是,共识需要建立在对事物本质理解的基础之上,找到从现象到一般的规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我们需要对认知体系和方法论进行反思和再认知,需要“元知识”的视角和方法论。达克效应:人们常常高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低估了他们的无知。数字化认知的共识之路上首先需要的谦卑的心态:我只是一个拥有碎片知识的野蛮人。没有谦卑态度的专业知识是偏执的,没有专业知识的谦卑是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真实世界正在走向系统化的复杂生态,而我们的认知仍然是碎片化的认知体系,这种认知惯性来自于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和专业分工经验。 面对数字化的美好蓝图,实践者总是寸步难行,实践者往往不能沿着理论的方向直线式前进。面对这些问题挑战,我们应该坚持一种什么样的理念、态度和方法。知易行难,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是一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而企业家是拿着身家性命赌未来的人。 郭朝晖博士从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是我所欣赏的。无论是今天业界提出的CPS、数字孪生、人机关系、创新系统等,他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迭代思维:Think big(大处着眼)、Start small(小处着手)、Scale fast(快速进化),这是数字化时代业务迭代的基本模式。从实际问题出发、从短板入手,尊重技术发展规律。二是工程思维:理念上的可行性,在在工程是否可行性,书中讲到了很多关于创新的认识,如何工程的方法论上降低创新的风险。三是市场思维: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快速响应”是连接两者的一个重要桥梁,通过快速响应能力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数字化领域认知、理念、规律的讨论,需要拉到实践中,需要在解决真问题中去迭代。#信息化 #智能制造 #灯塔工厂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