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晓梦记发布时间: 2024-12-24 17:40:11 浏览:11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这是今天刷到的内容: 中国工厂近10年 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 洗衣机从一块钢板到成品,只需38分钟;一部智能手机,从集成电路板到2000多个零部件组装完成,只需20秒;年产4亿支牙膏的车间,用工人数只需50人;日产一万张床垫,还能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家具厂,只需约200名员工;养殖场的奶牛套上了智能脖环,监控奶牛行踪,将产奶量提高了7%。 工厂的篱笆墙正在被推倒,比如说,目前全国四分之一的纺织机器,通过传感器连接在一起。从纱线到成衣,都可以借助信息平台进行交易和定制,当订单来临时,可以迅速利用全国空闲的机器。 不需要专门去理解 “生产线自动化”“柔性生产”“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这些流行词汇,单单依靠这些小案例,我们就能领会“变化”的真正含义:新的模式,新的人才需求结构,以及相伴而生的新焦虑。 这轮革命就是产业智能革命。 它的起点约在10年前,当时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降本增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信息技术推动了消费互联网的繁荣与喧嚣,也将中国塑造成一个规模恢宏的激进试验场。而消费互联网形成的大数据、算力等功能优势,叠加上中国制造业的庞大规模,又为工业互联网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于是,技术就潜入中国的工厂,施下魔法,雕琢着未来。 那些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规模效应显著的大公司,率先在国内对工厂进行改造。 随着巨型智能化工厂的兴起,大工厂的成本下降和产能外溢,将在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发生“规模通吃效应”。那些依赖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和低成本优势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异常残酷。 …… #搬运侵权 #时代 #生产 #人工智能 #失业 #原来如此 #规模 #进化 #智能化 #工厂



评论:
Don Quijote: 涨知识了
都市有隙山水之间: 算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