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来,我一直在生你父亲的气,我认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我想要什么。”
⑺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在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⑻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急于采取行动使人无法体会他们的状况。
“我丑的像头猪。”
“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急于行动)
“你对你今天的形象很失望吗?”(体会)
⑼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会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还会发现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助于避免责怪自己)
“你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我并不理解你?”
(关注看法)
“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
(关注需求)
“听起来,你很失望。你需要体贴。是吗?”
⑽如果习惯于将自己视为工具——充满各种缺陷的工具,自我憎恨还令人奇怪吗?
11.许多人陷于自我憎恨之中,而无法从失误中获益——失误揭示局限性,并引导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