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杰克·丹尼发布时间: 2024-04-06 15:51:09 浏览: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发热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在许多疾病中出现。对于发热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以及《素问·调经论》: “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等等。以后伤寒、温病学说的发展,内伤学说的兴起,为发热的辨证治疗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病因病机】 发热的原因不一,病证比较复杂,根据感邪的不同,体质的虚实,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外感发热:六淫之邪,侵袭于肌表,邪正相争,营卫失和,阳盛于外,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理过程。外感六淫之邪,一般是由表传里,由皮毛而传至经络、脏腑。但初起阶段多属表证发热,如风寒、风热、暑湿等发热;邪热郁于半表半里,则为半表半里发热;而热邪入里,则为里证发热。现代医学中的感冒及流行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多属于外感发热。 【辨证论治】 一、外感发热 1. 表证发热 (1)外感风寒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节疫痛,鼻塞,鼻流清涕,多嚏或兼咳嗽,咽痒不适,或痰多稀薄。舌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 主证分析:风寒之邪侵入皮毛,寒为阴邪,其气闭塞,卫外之阳被郁,因而产生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甚则肢体疫痛。肺与皮毛相表里,寒邪束表,肺气不宣,上窍不利,故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肺经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侵犯肺卫之证。 治疗法则: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处方用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9克 防风9克 羌活9克 独活9克薄荷3克 川芎6克柴胡9克 前胡6克 桔梗6·克 生姜6克 枳壳6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内伤发热:多由脏腑气血受伤,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致。若 情 志 不畅,郁而化火;或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热病伤阴、阴虚发热;或阳气虚弱;或食积停滞,均能导致发热。现代医学中的结核病、肿瘤、血液病、功能性低热以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所致的发热,多属于内伤发热。 如头痛重,加白芷6克;痰多,加半夏6克、陈皮6克。 附方: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柴胡 前胡桔梗枳壳 茯苓甘草 (2)外感风热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身痛,咳嗽,痰少黄稠,口干微渴,咽喉红肿疼痛。苔薄黄,脉浮数。 主证分析:风热之邪,侵犯肌表,卫气失于宣畅,风热为阳邪,故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或有汗出。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则津液不布,故口干微渴,风热上扰头部,故头痛。痰少黄稠,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侵犯肺卫之证。 治疗法则: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处方用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9克 连翘9克 薄荷6克 牛蒡子6克 桔梗6克 鲜芦根30克 板蓝根15克水煎服。 如咳嗽甚,加杏仁9克、前胡6克;热甚,加黄芩9克、生石膏15克;口干微渴,加天花粉12克、知母9克;咽喉肿痛,加玄参9克、山豆根9克;头痛较甚,加桑叶9克、菊花9克;恶心呕吐,痰多,头眩,加半夏6克、生姜9克、象贝母9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侧柏叶9克;脘闷恶食,暖气腐臭,加菜菔子9克、麦芽9克、山楂9克;邪热伤津,口干鼻燥,舌红少津,加沙参15克、麦冬12克、天花粉9克。 此外,夏令感冒,每多挟暑,症见身热有汗不畅,心烦口渴,头胀,胸闷,全身疫楚,尿赤,苔黄,脉濡数。治宜清暑利湿,可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9克豆卷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厚朴4克藿香9克 佩兰9克荷叶15克六一散15克(包)水煎服。 若风热挟湿,兼见头重体倦,胸闷泛恶,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可加苍术9克、半夏9克、获苓9克、车前子9克。 附方: (1)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香薷 银花鲜扁豆花厚朴 连翘 (2)六一散(《伤寒标本》) 滑石 甘草 2. 半表半里发热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象弦。 主证分析:外感表邪侵入肌表之后,有可能转变为半表半里证,又称少阳证。口苦,心烦,呕吐不欲食,是胆有热,胃气不和。咽干,是热而津少。目眩为胆火上炎所致。往来寒热,是正邪交争于表里之分。胸胁部,是少阳经脉循行之处,邪郁少阳之经,所以脉弦胸胁苦满。 治疗法则:和解退热。 处方用药:小柴胡汤。 口渴加天花粉9克;恶寒加桂枝6克;腹痛去黄芩,加白芍9克。#中医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调理 #中医基础 #传统中医 #中医世家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