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共生与家庭中的糨糊逻辑1--武志红《自我的诞生》
很多人的个体化自我尚未诞生,一直停留在母爱怀抱,甚至是自闭之壳中。从“蛋一鸡一鹰”的形象化模型来讲,直到一个人成为一只小鹰,才意味着个体化自我的诞生。因此可以说,处在混沌共生中的人,依然是需要老母鸡 呵护的小鸡。
当然,也有人会去扮演呵护小鸡的老母鸡,但他们并不是成熟的母亲,而是需要和小鸡共生在一起才能感受到存在感。
有句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意味着家庭与家族是混沌共生的,混沌共生状态下的糨糊逻辑,总结如下:
糨糊逻辑一: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
假设你是A,家里还有B、C、D、E四个人,按照这条糨糊逻辑,你会去干涉B、C、D、E四个人的事;反过来,他们也会操心你的事。
你深深地知道改变自己有多难,但你抱有这样一种想法:改变别人会很容易。于是,你在操心别人并想让对方改变这一点上特别有动力。
糨糊逻辑二:所有关系都是我的事。
这种逻辑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本来你可以有简单的活法,可以只处理和你直接相关的关系---AB、AC、AD和AE,至于BCDE之间的关系,你可以尽量不干预。但按照这种逻辑,BCDE怎么相处也是你的事,而你和谁怎么相处也是每个人的事。
如果持有这条糨糊逻辑,人就没有了隐私感,也必然会陷入口舌中,因为你会希望所有人能看见你在所有关系中都是好的,你的好、你的冤屈,别人都该知道,都该为你说话。
这种糨糊逻辑是家庭关系总是一团糨糊的关键所在,谁想管事谁就会被累死。而那个最想管事的人,常常正是各种冲突的根源,因为他搅进了所有关系中,制造了大量的问题。
糨糊逻辑三:你们=你,我们=我。
按照这种逻辑,你家任何一个人让我不快,你都要负责;你让我不快,我就找你全家麻烦。例如,媳妇和婆婆起冲突,要找老公麻烦;老公和媳妇起冲突,也要告诉父母。在这种逻辑下,人总是在“告状”,事情的复杂程度从而很容易升级。
之所以会有这种简单思维,其实是因为没有分化出“我”和“你”,更没有分化出“我”和“我们”“你”和“你们”。
这条糨糊逻辑会严重影响核心家庭的幸福。核心家庭也叫再生家庭(familyof procreation ),是相对于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的一个概念,指我们成年后所成立的家庭,原生家庭会影响或决定核心家庭的情况。
有太多家庭,虽然两个人结婚了,但年轻人仍然将“我”视为原生家庭的一员,将我与原生家庭视为“我们”,而将伴侣视为“我们”之外的外人。
不过,在这一点上有性别差异-男人更容易将母亲与家人视为自己人,而将妻子视为外人;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女人没有可以后退的娘家,所以难以在婚后仍然和自己的原生家庭保持着“我们”的感知,直到生了孩子,她们才能与孩子构成“我们”。
糨糊逻辑四:把二元关系中的问题归咎于对方,也就是“你”。在这种逻辑下,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我过得不好,是因为“你”。例如,太多人离婚时会说是因为对方不够好,没有给自己带来想要的生活或者幸福。事实上,这常常都是归咎而已。很多时候,即使换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伴侣,他们也感受不到幸福和满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