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根据达克效应,把认知水平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上面案例中抢劫银行的劫匪就处于这个阶段。因为认知不足,知识面太狭窄,他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总感觉自己掌握了方法,而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通常,这个阶段的人都非常自信。达尔文说曾经讲过:“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在市场中,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个阶段。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识别机会,也不知道市场时刻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还不知道看财务报表和图表,更不知道管理仓位和资金。换句话说,他们对于市场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比如一个指标上,估值、均线等),一斑窥豹,看不到全貌。
认知水平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人,不可能在市场中长期赚钱,或许会因为运气好偶尔赚一点钱,就盲目自信,以为自己掌握了赚钱的方法,但终究会因为自己的认知水平不够而将钱还给市场。
当这部分人吃过亏,碰得头破血流后,才开始逐步建立认知,进入“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在第一阶段吃过亏后,很多人开始有了敬畏之心,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性,有了学习求知的欲望。
市场中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大的亏损,摔了大的跟头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这几乎是每个交易者的必经之路。没有经历过亏损和失败的痛苦,是很难建立健全的认知的,而市场又是认知变现的过程。所以,在市场中,该走的弯路,一步都不会少。走弯路的过程,是建立认知的过程,也是形成交易规则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有一部分人找到了方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但大部分人可能会停留在这个阶段,止步不前。
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交易者经过第一阶段的“跌倒”,和第二阶段的学习后,掌握了一定的
方法,认知得到了提升,并找到了事情的发展规律,进入了第三阶段。
在市场中,到了这个阶段,就是赚自己认知的钱,因为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体系,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学会用概率思考问题,会在适宜的市场环境中发挥体系的优势。同时,也知道了体系的局限性、体系的成本等,会在没有概率优势时控制仓位。
进入这个阶段,基本就能稳定盈利了。
第四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个阶段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和空杯心态的结合体,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这个阶段,就不需要任何方法,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成了局限,所言所行皆为方法,一草一木皆能为我所用。这有点像“禅”,不可说,也说不清;也有点像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讲的:“你不知道你(是谁),所以你(才)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是谁),你就不是你了。”
“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个层次,需要很高的悟性才能达到,一般人即便通过后天努力,也仅能到“知道自己知道”的层次。
这里可以做个实验,看看你自己在哪个认知层次:如果你认为写的全是废话,你的认知可能停留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如果你能理解并接受,你的认知层次至少到了第二或者第三阶段。
当评价一件事情时,我们习惯性地给它打上“对”或“错”的标签,即你能理解的,往往认为是“对”的;你不能理解的,往往认为是“错”的。
当面对一件事情时,你看不懂,理解不了,就是这件事情不正确吗?非也!也很可能是你当前的认知水平不够。如果马上得出这件事情“不正确”的结论,很可能说明自己停留在认知的最低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时,虽然你不理解,但能承认自己的认知水平不够,就处于第二个层次一—知道自己不知道。如果这件事物你能理解它的内在规律,明白优缺点,说明你处于第三个层次——知道自己知道。
评论:
作者: 通过达克效应,我们知道,无论盈亏,都是由自己的认知水平决定的。即使短期内因为运气赚到了钱,但这种靠运气赚的钱,最终会因为认知不够而亏回去。
要想在市场中存活,且活得好,就要保持开放心态。只有内心开放了,才能看到其他的可能性,明白自己的局限性,才能不轻易否定一件自己认知能力之外的事情。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断地通过实践和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当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后,钱就是认知的副产品。
这一点,能不能理解,也是你的认知。
作者: 交易和投资,就是认知变现的过程。如有的人认为市场上充满了陷阱,自己总被陷害;有的人认为市场好坏都是因为监管,能不能赚钱的关键主要看政策;有的人认为只能买处于上升趋势的股票,只能赚趋势的钱;还有的人认为可以选择和有价值的企业一起成长,买股不是买股票,而是买企业等,这些都是每个人不同的认知。我们最终赚到的不是市场的钱,而是认知的钱,即和自己观点相同的钱。换句话说,我们在投资市场交易的不是股票,而是自己的观点。面对同一只股票,为何有人赚钱有人亏钱?这只股票本身并不产生钱,而是你自己入场和出场的决定,让你盈利或亏损的,这就是认知。
作者: 所以,我们从身边一些人看待一个人、一件事的水平,就可以判断他的认知层次。认知层次很高的人,往往都是谦虚的、包容的、内心开放的,且时刻保持学习心态,因为他知道的越多,越感到自己渺小,所以也就越谦虚。
就像罗翔老师说的:“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今和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