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谢家谢安(言语第二70-71)
魏晋的时候,门阀等级森严,一等的门阀氏族自然是皇帝家温县司马氏,能够与之平齐的,差不多就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所以才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王谢两家,气质截然不同,又互相通婚,关系复杂。
这里说一下王右军王羲之和谢太傅谢安,两个大名士出游冶城的故事: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士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 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王羲之和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谢安悠然自得地起了遐思,有着超脱世俗的愿望。王羲之见了便对谢安说:“从前夏禹为王事而勤劳,使得手和脚都长了厚茧;文王为政事而尽力,以致晚上常常过了时才用餐,事情多得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如今都城四郊筑了许多防御工事,以防范寇敌入侵,每一个人正应该奉献自己,为国效命;却为了无谓的清谈废弛了工作,浮华的文辞妨害了要务,这恐怕不是现在所该做的事情吧!”谢安回答说:“古时秦国任用商鞅,传了两代就灭亡;难道是清谈所招致的祸患吗?”
这篇写王羲之规劝谢安出世的故事。王羲之对谢安这些大名士,从建康到会稽天天在清谈以致于荒废政事的事看不惯,谢安却听完微微一笑,不为所动。
这里也能看出王谢两家的区别,王家虽然也是名士风流,清谈玄礼,但所重是儒大于道。从东晋到南朝,王家在朝廷上身居要职的人比谢家多得多,始终跟最高权力者保持非常稳固的关系。而谢家从西晋末期谢坤到谢尚、谢乂,到谢万、谢安,再往后到谢灵运、谢眺,都到山水田园诗人了。而且这些子孙里头走仕途也基本都是被动的,包括谢安从东山出来也是被动的。
为什么谢家的子孙后代能教育成这样呢?在《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里,谢安老婆问谢安:“为什么从来没看见你教小孩?”谢安说:“我随时以自己的行为教导孩子。”谢安就是这些在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当中来教育孩子。下面这个故事,谢安如何教育子侄,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谢安在一个天寒下雪的日子里,举行了一次家庭聚会,和子女们谈论文章义理。不久,雪下得很急,谢安高兴地说:“白雪纷纷飘下,你们看像什么呢?”谢安兄长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就可以相比了。”而谢安兄长的女儿则说:“不如比作柳絮受风而飘起。”谢安听了,放声大笑,感到非常高兴。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
就叫寓教于乐,表面上是赏雪,实际上是在是讲谈文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