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正道的光发布时间: 2022-11-11 11:02:19 浏览:1 次 发布地: 重庆市 天气: 晴

        为什么明明很想把事情做好却老是搞砸 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时候会出现明明我们很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很用心的在去做,但往往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在这里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客观上讲,干好一件事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会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对这件事的整体信息的掌握,比如说对事情目标的识别,比如说与人的协作沟通等等。是需要一个人具备较高的个人能力的时候才能干好一件事。 尤其是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实践某件事的时候,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准备工作,了解得再多,做好各种预案,那也仅仅能算作预想,当我们实际去执行或者做这件事的时候,方才发现,我们所预想的和实际发生的可能会存在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的意外情况,这时候就是考验一个人能力的时候,如何在各种意外中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行为,使这件事顺利进行并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然而对于我们当中有些人来说,并不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生活学习与实践中得以提高的,没有人天生就会解决各种问题,天生就能很好的完成一件事情,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失败、反思、改变中逐渐成长的。 其次,在主观上讲,有时候我们会过多的关注于事情产生的结果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而忽视了当下进行的工作本身,有时候也会存在一种想让周围的一切至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去追寻完美的一种心理状态。 做好一件事是需要我们去全身心投入方可实现,过多的去关注于事情所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将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就更容易的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失误或出现疏忽。 针对控制欲,经常我们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可能会被别的事情打断,比如一个电话,一个新的要求等迫使你放下正在做的事去重新投入一件新的事情,这时候我们通常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烦躁。等到我们解决掉意外的事情时,再重新继续之前未干完的事,可能会失去那种投入的心境。有时候当事情未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时,我们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就此摆烂,进而将一件本可能向好的方向调整的事情弄得一团糟。这可能是出自于一种自己的控制欲未被满足时候所产生的破坏欲及攻击性。 而对于完美主义倾向来说,把事情做到极致,并且非常渴望把它做到完美。这种看似完美的【完美主义】,也是搞砸事情的帮凶。 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力求高标准地完成任务,并伴随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它有四个核心特征:自我强加的高标准,自我评价过于依赖成功和成就,较高的自我批评和恐惧失败。 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过分苛求、恐惧失败的特质,让他们很容易对结果做出最坏的设想。习惯性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使得焦虑水平上升。当我们过于焦虑时,将无法有效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无法维持住一个良好稳定的自我。 对事情结果要求越苛刻越容易失败。【完美主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以习惯思维控制我们的行为,难以克服。【完美主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以习惯思维控制我们的行为,难以克服。不过,我们不是非得从【完美主义】下手,从认知改变出发,也能根除焦虑: (1)视失败为成长。(把失败看得太重,注定会失败,我们需要从失败中去反思,去发现问题,所谓的反思,不仅仅是从自身上面找问题,而是全方位的思考,自己的不足,别人的不足,然后就是客观现实中一些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仅找自己的问题容易全部归因于自己,进而抑郁,仅找别人的问题,无法实现自我真正的提高,下次遇见同样的事依然会失败。过于注重客观现实则可能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心理,殊不知自己是具备改变一定现实的能力的) (2)放弃严格的期望。(放松一下自己,但也不能彻底摆烂,只是放弃严格的期望,而不是放弃任何期望,没有期望的人生是毫无动力的,然而很多人总是将人生当作判断题来做,经常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殊不知,在两个极端之间是存在很大的选择空间的) (3)认清自己的能力。(只做能力范围的事,做不到不必要愧疚,能力不行不代表人不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提高的,每个人都如此) (4)表达自己的不安全感。(每个人都是渴望得到理解与认同的,与此同时,当我们自己不表达的话,别人是不可能做到理解的,人与人是不同的,虽然有着共性,但也存在个性的区别,所谓的换位思考,也都是每个人依托于自己的思维逻辑在共性当中去寻找答案,所以有效的沟通应该就是正确的表达自己,当我们自己被理解被认可时,焦虑自然会有所消解)#随感随想 #自省 #做好一件事 #完美主义 #控制欲 #焦虑 #搞砸 #能力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