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敦煌风格」
如果我们回到古代社会,会发现艺术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不存在今天所谓的一个抽象独立的美术或者艺术。当我们去理解古代艺术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物品载体本身,还原到当时当地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历史文化中去看,而不应该把19世纪以后形成以绘画为中心的形态,作为理解艺术的必然路径。
例如魏晋时期的敦煌艺术融合本土风格与域外风格于一体,受到域外风格的影响,谢赫六法理论也就恰如其分地在此时出现了。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绘画艺术特别擅长通过明暗对比制造错觉,于是便有了诸如凹凸晕染法这类的绘画技法。而中国所强调的所谓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讲究的并不是明暗对比,而是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轮廓和结构。
敦煌早期壁画受中亚印度影响较大,偶尔也受东罗马帝国和拜占庭风格艺术的影响。而在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上同时出现了晕染法和线构技法,这不见于早期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壁画中,我们将北魏敦煌艺术的这种特色称之为“敦煌风格”。“敦煌风格”的成因很大程度上与北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有关,中原地区的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的体现到西魏之后则更加明显,这可能又与中原地区的工匠大量流入敦煌有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