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疼痛的蜕变
(五)异性
其实我不习惯也不擅长和男性交朋友
尤其是结婚后到去年底
十来年中
尽量和所有男性保持距离
这很可惜
错过了很多学习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一方面是保守,避嫌(尤其是有过一些令人不适的被纠缠后)
主要问题还是我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不足—有点“性缘脑”
这不是个专业名词
但可以拿来代表——
习惯性地从性或恋爱角度去观察异性
其实
人,应当放在性别之前
男人的性缘脑可能更明显一些——这个女的好看(不好看)/想泡(不想泡)/可以泡(泡不到算了)…
有一种解释是,社会文化里,男性作为两性关系的主动方,所以习惯这么思考
而女性会更隐蔽一些
可能表现在过度解读细节,幻想激情或浪漫等
想到自己搞笑的一件事
曾经有个soul上的网友(没聊过几句,现在都忘了是哪位了)
关注我好久
经常给我瞬间点赞
有一段时间几乎每篇都点
我就私信他:
不可以光点赞不说话哦
在我这里
是性缘脑开启的撒娇口吻
他的回复敲醒我幻想——
那我不关注点赞了
然后他就消失了
他可能觉得我莫名其妙
性缘脑是有这种过度期待的毛病
想到今年给我人生带来重要一课的S先生
因为我的性缘脑,
才会把我欣赏他的才华=喜欢他这个人
然后主动约他
之后一见钟情…
把事情搞复杂
总之,
我有必要正常看待异性
平常心相处
比如
最近思想交流比较多的高兄
我昨天发现在得不到他回应比较久以后
会产生:是不是我太烦了,让对方讨厌了?要不要减少交流?
而这很少会在和同性交往中出现
还好我的自我觉察功能很强大
发现了自己的性缘脑思维又来了
如不及时纠正,
会导致我进入到
过度回避异性模式
而失去这位良师益友
用更开放的心态
看待所有人!
评论:
作者: 自问自答,记录是为了以后自己看
这里有个看起来逻辑不通的地方,就是性缘脑带来的为什么有时主动,有时回避?
因为回避也是一种依恋关系的表现行为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我要么错过喜欢的人,要么遇到死缠烂打的人
都是回避带来的[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