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发布时间: 2024-08-11 19:59:49 浏览:9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写给自己,倒计时第28天: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第52则: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谢安问诸子弟,《毛诗》中何句最佳?谢玄回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本则谢安和谢玄各选诗经中最佳诗句的故事,谢玄选了《小雅·采薇》中的四句,这是从一己的依依别情,是从文学的观点来着眼的。且不说谢安的文学观,读到这里让我心有戚戚焉。《采薇》中写:征战在外的戍卒,年老解甲归乡,途中哀思。最后这四句:昔时年少,初上征途,放眼皆是柳色青青;而今归来,两鬓白发,纵然衣锦还乡,漫天雨雪,能不“我心伤悲”吗?这里总有说不出的感动,一种不胜今昔的沧桑之感。 同样的沧桑之感也出现在北周庾信的《枯树赋》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时庾信羁留在北方,赋中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并感伤自己的身世。以枯树自比,寄乡关之思于枯树之景,悲切之情尽在其中。 这次要写的就是这本《树犹如此》,今天收到感觉挺突然的,没想到能这么快。这本书是白先勇的散文集,同名散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回忆与其共抗病魔的点点滴滴,感人至深。曾读过这一篇,感动于白、王之间的深情,由于文中涉及到敏感事件,内地版有一定的删减,所以很久之前就想买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的这一版本。所幸还是很有缘分的,前两天发现居然有在售的签名版,果断下了订单,特别喜欢白先勇老师,这也是买到的第十本他的签名本。 1954年白先勇、王国祥两人相识于建国中学暑假补习班,那天恰巧两人都迟到,一同抢着上楼梯,跌跌撞撞碰到一起,如此相识,来往相交,三十八年。可惜大二那年王国祥患上了“再生不良性贫血”,这是一种极罕见的贫血症,且无有效治疗方案。虽经中医治疗得以缓解,但这种顽强的疾病竟潜伏二十多年。两人旅居美国时,一起为白先勇圣芭芭拉的花园做起园艺工作。遍植茶花,并种了三株意大利柏树幼苗,十年树木,终成孤标傲世,风华正茂的常青树。 1989年,这三株柏树中间的那棵突然通体枯焦而亡,针叶纷纷断落,槁木一柱。没过多久王国祥便又生病了。经过二十多年,王国祥的病虽一度缓解,但已达末期,五十二岁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下降,开始了三年异常艰难的抗病斗争。那三年王国祥靠输血维持生命,有时一月得得输两次。白先勇也探访大陆、台湾等地,为挚友寻治病良方。今天重读时又数度哽咽,白先勇说他与王国祥相知数十载,彼此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人生道上的风风雨雨,由于两人同心协力,总能抵御过去,可是最后与病魔死神一搏,我们全力以赴,却一败涂地。 挚友已逝,圣芭芭拉花园的花木也黯然失色,病恹恹,奄奄一息。草木也如人一样,受了伤须得长期调养。白先勇花了一两年时间费尽心血,才使花木复活,茶花成林。而枯槁的那棵柏树留下的位置,像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留在白先勇心上。#淘书





评论:
: 这倒计时是要干嘛呢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