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清竹霄霄发布时间: 2024-03-28 22:46:56 浏览:4 次 发布地: 潍坊市 天气: 晴

        原创/清竹霄霄#清竹霄霄 清竹霄霄原创:为人处世,天性顺道,致中和 物yu横流,权益相争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不好的现象:大力运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关键还是抛开了“德”在治理中的分量,而片面地陷入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太过执着于从贪嗔痴慢疑的xie念的利益维护自己,所以,很容易固步自封,以不切实际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而内耗,并且影响到家庭关系,这很危险。法家思想的正确的做法是:法、术、势三者合一,此也是法家最好境界,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以德服人,以信为本,以智为辅,以威严之势,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厚德载物,才是德之道。 修身好学遵循孔子的《论语》之道,为人处世,还是要遵循《中庸》之道最好。按《说文解字》的解释,“中,正也”,“庸,用也”。中庸之道,就是要求凡事中正合理,恰到好处。这也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准则。 心,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天平,始终保持平衡才可以正确地衡量分析觉察事态及事物,进而始终保持正心正念。 《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中庸”的应用。有一则记实小故事,子贡曾问:“师与商也孰贤?”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说:“然则师愈与?”孔子说:“过犹不及。”孔子认为子张(颛孙师)和子夏(卜商)都有缺陷,子夏是不够,子张是太过,但太过了也等于不够,这就是“过犹不及”。意思是,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立身处世待人。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读:“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本性,按照本性去办一些事情就叫做道,遵循道修养自身就叫做教化。出自《中庸》。性是什么?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心即性”,王阳明先生认为性是无善无恶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谓之人性,遵循人的本性谓之循道,以道修身谓之教化。人自出生,自有天性,但自出生起,受到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觉间会沾染各种贪嗔痴慢疑的不好习气,由着自己的性子,轻则会招致其他社会成员的非议,重则会妨碍他人的天性的施展,所以儒家重教化,用礼仪和道德节制、规范、引导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发而皆中节”。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就是主张用道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中庸》中庸之道,教人立身处世,而目的就是为了,“致中和”。“中和”,中是公平,和是合理,只有达到公平合理,才能和谐、才能平衡。教化的目的,就在于“致中和”,就是追求公平合理,它是有尺度、有标准、有路径的。 佛学中,本自具足,也是说如同刚出生的婴儿的赤子之心,纯真无邪,没有杂质。一旦沾染了各种不好习气,就会有私yu,看待事物,影响分析,自然看不到本质。 孔子名言:“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秦朝行法家则过猛,老百姓动辄得咎,无以措手脚;汉朝初年行道家黄老之说又过于宽容,不能集中国家力量,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合理的,要避免的。所以,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在于宽猛适中、宽猛相济,由此达到的良性状态谓之“中和”。这和《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摘自清竹霄霄原创书《满怀赤子之心 大度看世界》 我是清竹霄霄,儒释道三修合一,传承国学文化。 祝各位,六时吉祥,四时安康! 2024.3.28早 ​​#修行#自媒体 #情感 #生活 #生命 #清竹霄霄 #清竹霄霄原创书 #清竹霄霄国学文化 #清竹霄霄之修行 #清竹霄霄原创#十只鹰#清竹霄霄自媒体#清竹霄霄之十只鹰#清竹霄霄说情感#清竹霄霄原创小说 #清竹霄霄杂谈#清竹霄霄网络科技传媒#十只鹰贸易 #清竹霄霄国学文化 #清竹霄霄能量语录 #清竹霄霄心语录 #清竹霄霄之十只鹰贸易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