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清潇雨尘
    道缘|论道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首先,要知道这句话是“为道”的一个大前提,在知道这个大前提要表述的是什么后,之后的“为学”才能对路。即:先天之道,是减损内部的不足之处,而盈余,以此增益先天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其次,要知道这句话是“为学”的前提,即:后天之道,是减损外部的不足之处,不断增益,从而“盈余”(积累感悟,积余)。方可:以此“有余”,反补“先天不足”(互生互补)。 先天为里,后天为表;表里合一,天人合道。内外兼修,才是修。 附:奉劝各位道友,还是不要以百度的翻译,某音视频,和各类专家,以及国学大师的胡诌为准,更不要去对接什么所谓的“成功学”。那真的…有些不知所谓。另外,神学信仰,方术异闻,和修心之属…并不同源。 ———————————————————————————— 接下来,结合来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之又益)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不为)…… 这个学,是指的“积累”,感悟,并不是浅显说的看书学习。正所谓…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能知行合一,就没有切实感悟。切莫倒果为因! 损,是减损,减损是为了增益,增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是为了“盈余”。如此方可…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余,自然就是不断感悟,积累得来,是盈余,并不仅仅是指多余。当然,多余的部分,也需要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是在不断积累,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得来。再将后天感悟到的,自然而然补充到先天所需之处…… 谨记:自然而然!勉强得来的,并无多大意义。自然得来,自然去做,便是“无为”。无为而不为,便可取天下常以无事。 形象点说,我们可以将为学的“积累”比作①历练,而将积累得来的“有余”,比作“经验值”。经验值到位了,盈满了,便可减损这一轮经验值,自然会升入下一级。而到了下一级,又是一轮刷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知外,是为了知内。对外的知行合一,也是为了内外兼知,神形合一。 ———————————————————————————— 附①:这里的历练主要是指“虚境”为主,实境为辅,即心路旅程。例如:西游记,封神榜,这一类脍炙人口的名著,可算是一种以实入虚之境,却仍然算不上真正的“虚境”。即使如此,也要略高于现世的“社会境”。而近乎于“逍遥游”这一类,才可算“以文入虚”。 待到你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感)开启了,灵觉清静了,才可以去寻根(七识),入境(八识),才是修的开始。这之前,都是损耗!如果耗不出“有余”,便没有任何经验可取。若不以艺术为触媒,借文学来沟通,去“通灵格物”,打开灵觉,寻根入境。而仅仅是在社会中的人和事上浅悟,只可美其名曰:“社交文化”。那只能叫“耗”,如此长期耗损心神,只损不增,何时才能“补”? 最后:附上一首《道缘》连载中,开篇的诗,以言志…… 《玄虚境》 入我玄虚境,心流共道缘。 冥冥生自性,万物本天然。 2023.2.27 清潇雨尘 #道缘世界#意识流文字 #清潇雨尘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元宗 #心学 #SSR创作者中心 >>阅读更多


用户:好市民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心学 >>阅读更多


用户:丢失de勺子
    “重生”之离职后周末也要赶项目[狗子][狗子] 还好抬头[花仙子] #生活里免费的快乐 #我家很好宅 >>阅读更多


用户:若溪村
    程朱的“心”泛指一般的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而王阳明的“心”则更为宽泛,指知觉、思维、情感、意象等等。 心即理,是人的意识遵循普遍道德,从而不逾矩。致良知即是个修炼的过程,为人为己皆是成就。 现代人也说“心”,而往往又心从所欲。王阳明说:“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所用”。世人参不透悟不明,所以总觉得苦,难以达到“心外无物”那种愉悦的境界。 我想“欲”是可调的吧,也应适时调整。比如“你不爱了,我又何必一往情深?”对你没有“欲”,我的“心”方得以自由! 自由的心,如今,何处安放呢? >>阅读更多
王阳明,心学,哲学,文学,读书 王阳明,心学,哲学,文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