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urin_n
    这台琴有点遭不住我这学生了[哇]#钢琴老师的日常 #钢琴 #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 >>阅读更多


用户:暴躁大哥哥呀
    #钢琴 #贝多芬 《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 Beethoven’s Turkish March很有名的。1811年,贝多芬将这首曲纳入戏剧《雅典的废墟》(Op.113)。 >>阅读更多


用户:听破音er的
    佩拉西亚的贝多芬月光 值得去收一张黑胶 mark一下 #古典音乐 #贝多芬 #钢琴 #佩拉西亚 >>阅读更多


用户:魚尾 ♪︎
    🎹| 五年了 爱丽丝的后半段一直没发 . 想想那时真是活泼可爱 每天醒来都热气腾腾 以为梦想的太阳明天就能普照万物 后来发现 它不过是照亮了一个一米宽的阳台 . 波折至今 我仍然很难知道与自己的遭遇能够守恒的能量是什么 但未来总不会比现在差 没有的东西就努力去创造 就像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尾才是现实生活的开始 那句“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接下去的故事苦不苦甜不甜 有多苦有多甜 谁也说不清 . 人生若可不计后果 肯定会美好许多 . . . #钢琴 #贝多芬 #那就献给爱丽丝 >>阅读更多


用户:小小仙女
    #意大利 #音乐会 #贝多芬 一场完美的交响乐 还有一点点小惊喜 要一直笑,一直开心呦 >>阅读更多


用户:25号底片
    《月光奏鸣曲》第一章,阴郁而神秘。 不为人知的秘密,隐秘的情感,悲怆沉思。 如同站在森林的一边,触摸迷雾。爱了爱了! #贝多芬 #音乐故事 >>阅读更多


用户:秋千
    痛经 跟对象抱怨,他说 吃个贝多芬 。 我说 啥 [呃]贝多芬? !你给我弄一个过来[笑倒地] 。 他说 是芬必达。 我说 啥 芬必达? 他说 那到底叫什么。 我说 那特么叫布诺芬[笑哭]#贝多芬 #布洛芬续命 >>阅读更多


用户:已知mbti才聊天的德语生
    概括谈一谈几位知名的钢琴家 的曲风 给我带来的听觉感受 #莫扎特 一生欢乐的旋律+末了那未完结的安魂曲 #肖邦 优雅且浪漫 #贝多芬 前半生热情洋溢+后半生沉静 欢迎补充#古典音乐 >>阅读更多


用户:山与海
    #贝多芬 除了仁慈以外 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 >>阅读更多


用户:MC逮虾户
    这小天冷的不是真爱#健身,爱生活,爱运动 #贝多芬 谁不愿意骑出去遛弯 >>阅读更多


用户:子健,文艺创作者。写诗和随笔。
    贝多芬《D大调庄严弥撒曲》第一乐章“慈悲经”。克伦佩勒指挥。 ​ 节选引用: ​“《弥撒曲》的超验环节并没有涉及圣餐变体的神秘内容,而只涉及到人性永生的希望,这并非偶然。《弥撒曲》之谜有二:其一,无情地牺牲所有贝多芬技巧成就的古风,其二,一种人性音调之间的纽带,这种人性音调正是对这种古风的嘲弄。这个谜——人性观念与对表现的忧郁的反感的连结——可以通过假设在《弥撒曲》中有一种决定它的接收的可见禁忌来解码——这种禁忌关系到此在的否定性,来源于贝多芬绝望的存活意志。《弥撒曲》凡是处理救赎、祈求拯救之处,就充满表现。凡是经文提及恶魔以及死亡,它就切断了表现,而正是通过这种抑制,《弥撒曲》见证了逐渐出现的否定的力量、绝望以及使这种绝望呈现出来的焦虑。某种程度上,“赐给我们安息”就是“十字架”的重担。表现潜能因此受到抑制。不和谐音部分极少传达表现。表现更常依附于古风部分、古老的教堂模式的音阶序列、敬畏过去之事,仿佛受难要被抛回瞬间王国。在《弥撒曲》里,表现不是现代而是古代的。在这部作品中,人性观念肯定了自己,和晚年歌德一样,只是对痉挛性的、神迷深渊的神秘否定。为希望而召唤实证宗教,仿佛孤独的主体不再相信作为纯粹人类本质的力量能平息人对自然的控制。贝多芬何以诉之于理论,趋向传统形式,只求助于他的主体虔诚不足以被说明。在学院派领域中也难以令人信服。比如,认为他作品中的虔诚,使自己与热情屈从于礼拜式目的,超出教条,从而达及一种普遍的宗教。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适合于一神论的弥撒。但是,主体虔诚的宣言与基督的关系本身受到作品的抑制。根据施托伊尔曼的惊人发现,礼拜仪式坚不可摧地发出“我信”的命令部分,贝多芬却背叛了这种对立的确定性,通过使赋格主题反复信经词,仿佛孤独者必须以一再祈求从而使自己相信自己真的信仰。《弥撒曲》的虔诚,如果我们可以无条件地言说此事,既不是确保信仰中的虔诚,也不是理想化到一定层面。” —— 作者:西奥多·阿多诺 译者:方德生 文名:​阿多诺 | 陌生化的杰作:《庄严弥撒曲》 #古典音乐 #古典乐 #贝多芬 #庄严弥撒 #古典音乐爱好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