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丫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阅读更多


用户:^_^
    #书法 #中庸 今天是中庸 >>阅读更多


用户:DongGu
    在苗条与丰满之间喜欢窈窕, 在高跟与跑鞋之间喜欢休闲, 在温柔与凶悍之间喜欢秀慧, 在美貌与金钱之间喜欢舒适。 #中庸 #喜欢 #梦想 >>阅读更多


用户:长亭外
    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在脑海中,能够同时存在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而一个不成熟的标志,脑海中总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罗翔老师#中庸 >>阅读更多


用户:任天堂
    世界上一定是存在对错的,是有明确客观的唯一性答案的。 只是如何能在坚持正确,坚持对的基础上,如何做到合理,也就是说如何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如何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想法。(这才是中庸的正确含义,中庸绝对不是平庸,老祖宗可没那么弱势,不然在历史上早就不存在了) 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的,对个人能力有高要求的。 所以,很多没有能力的人,还有对自己没有高要求的人,就说世界上不存在对错,因为这样可以偷懒,不需要自己打破、提升自己。 可是不分对错,你就永远跟所有好东西没有缘分。 #个人成长 #赚钱 #看清自己 #爱不分对错 #情感 #看清自己 #脑子是个好东西 #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程女神语录 #中庸 >>阅读更多


用户:二木不孤
    我就从孔夫子开始算起吧,两千余年来,历史周期问题便一直伴随着华夏的历史。 这个现象可以用《三国演义》开篇的那句话作总结,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用现代的一个流行说法叫“历史周期律”。 这个问题在近现代经常被拿来讨论。 《全球通史》总结:“王朝循环最根源的问题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经济管理的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兼并。”总结得很算到位吧。但是,人类社会的问题,却不谈人的问题,也只能总结到这一步了。 教员也对这个问题提出过解决方案。对于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的共氏能不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历史之问。教员给出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但...... 再比如现在很著名的张维为教授经常拉出来晒太阳的福山,他认为“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已经到达终点,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福山大概是被冷战的某一种结果冲昏了头脑。现如今历史的终结已经被终结了。 现在大概又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我所说的并不是专指我国,而是地球村。当今的历史,主导者可并不是我们)。 唉...可怕的周期律... 关于这个周期律问题,我也思考过很久,但不在其位,难谋其政。倒是在读书时,发现个重要的线索,源自孔夫子。 《中庸》里,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孔夫子和教员的看法大致是相同的,其中关键在人。而且恐怕孔夫子的回答更恰当且更全面。而近现代受西学影响,无论中外,主流学问总想找一种万能的制度,试图能一药而治百千万症。岂不谬乎? 我想专门讲一下这几句话。 朱子注解说:「沈括以为蒲苇是也。以人立政犹以地种树,其成速矣。而蒲苇又易生之物,其成尤速也;言人存政举,其易如此。」 朱子以后,后学或延用此解,或干脆不讲。致使在今天,这便成了一笔糊涂账。 我读到此处时,曾经思考良久,总觉得朱子所言哪里不对劲,但说不清楚。直到我研读《易传》至「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节后,不再执于字词句的解释,再回来读,这才明白孔夫子原文深意。或许与朱子本意并无不同,但一时受限于言语表达罢了。 我今日尝试解答一番。 先解「敏」字。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意思跟今天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反应快”的意思。 现在正值柳絮乱飞的时节,大概有不少人正为“过敏”而苦恼着吧? 有的时候语言的确很有趣,“过敏”一词,本意是一种过度的反应。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看,或许是身体反应慢了,对环境的突然变化没来得及适应,因此造成了身体自身的过度反应呢?这样看的话,“过敏症”或许也是“不敏症”。(我非专业医生,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有心者可以从这个角度尝试解一下,希望所有的过敏症患者能早日根除患痛。) 再来说「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前面讲「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是在言「政」对「人」的反应,也是在言「人」对「政」的重要性。关系都是相对的,「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便是在讲「人」对「政」的反应,一个「敏」字道尽了。这只是反应,并不包括应对(可参考下面股市的例子)。 那么说「人」,我们都懂。「政」又是甚么呢?孔夫子用了一个比喻,说:「夫政也者,蒲卢也。」这样一来,要想知道「政」是怎么回事儿,或甚么样子的,那么去观察「蒲卢」,即「蒲苇」就好。朱子所解「易生之物,其成尤速」。蒲苇的确有这样的特点,但我觉得还不够。 夫子所谓「中庸」,应当「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政之举、之亡,两极端也,其「中」是什么?这就不得不提蒲苇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了,即随风摇摆不定。 拿现在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来讲,人、股市、政策和消息,这几样的联动反应,不正是摇摆不定,升降、损益、进退,何时能期望他她它能稳定的呢?除非你不入其中,才不受其牵连。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心和情绪有反应了,应对又因人而异。慎思!) 这才符合《中庸》所言:「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中庸之道,是在求某一种「极致」的基础上,允许一种名为「和」的状态的存在。 善、恶之两端,善为其「中」之极,离善越近则越好越中越正。故而要扬善而隐恶,为善而去恶。 但孔夫子并非完美主义,恰恰相反,他允许差不多的存在,即立一「和」字。 可是通常的人则恰恰相反,「中」之极且不去追求,先要差不多,得过且过。 至此,在讲「政」的同时,我意外的把「中」讲了出来。情不自禁,也是理之当然。《中庸》三千余字,无有闲言赘字。要讲「政」也须先把「中」讲明白才行。 【未完待续…】 #中庸之道 #中庸 #历史 >>阅读更多


用户: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阅读更多


用户:乱撞的小鹿
    有件事细想起来挺有趣,最近在设计一款产品,一直苦于找一款适合的配件,但调研下来发现,一款配件的优点很明显,但它的缺点也很突出,似乎都在遵循相互折中,趋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似乎都在印证道德经里的那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个系统处于中间的平衡状态也不错,稳定而守恒,普适性强,面临外界纷扰能及时作出快速调整。#随心所悟 #中庸 >>阅读更多


用户:安之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中庸 #礼记 >>阅读更多


用户:纳兰长乔,字昱之。
    为什么十五是圆月而十六不是? 水满则溢,月圆则亏。可能是因为十六的月亮太圆太过了吧。这里面是否又有中庸思想的影响呢?#圆月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中庸 >>阅读更多


用户:王迪迦
    被封了五天…这下可以安心练字了😭 《中庸》·练字打卡第十天🍀 #中庸 #抄经静心 #练字静心 #SSR星耀计划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