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张妍
    #亚里士多德 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的学者也是如此。 >>阅读更多


用户:life
    德性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读书摘记 我们的正常品质的未受到阻碍的实现活动是善的,必要的肉体快乐是善的。因为,快乐与痛苦相反且痛苦是恶;兽类和人都追求快乐;而且,如果快乐与实现活动不是某种善,幸福的人的生活就不是令人愉悦的;而如果幸福就在于所有品质的或其中一种品质的未受到阻碍的实现活动,这种实现活动就是最令人愉悦的。不正常品质的实现活动混杂着痛苦不等于快乐是恶;过度的肉体快乐有害也不等于快乐就是恶。 每种实现活动都有其特殊的快乐。每种快乐都属于一种实现活动并且使得它进行得好。所以,一种活动的特有的快乐必定与另一种活动的不同。一种实现活动为它自身的快乐所完善而会被异己的快乐所破坏。例如,做数学题目的快乐使得我们的数学演算进行得更好,谈话的快乐则会妨碍我们做数学演算。所以,对一种实现活动而言,异已的快乐也如自身的痛苦一样会毁灭它。实现活动有好的和坏的,相应的快乐也就有好的和坏的。所以如果想获得德性,我们应当以德性的实现活动的快乐为快乐,并且在肉体快乐方面以享受必要的快乐为满足。 那些因自身而值得欲求的东西比那些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更完善;那些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比那些既因自身又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更完善。所以,我们把那些始终因其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值得欲求的东西称为最完善的。与所有其他事物相比,幸福似乎最会被视为这样一种事物。因为,我们永远只是因它自身而从不因它物而选择它。而荣誉、快乐、努斯和每种德性,我们固然因它们自身故而选择它们(因为即使它们不带有进一步的好处我们也会选择它们),但是我们也为幸福之故而选择它们。 –尼各马可伦理学 >>阅读更多


用户:Jamie
    如若此间有不为世所容或遗世而独立者,若非异类即为神祇。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阅读更多


用户:踏雪寻梅几个秋
    #亚里士多德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评价,其实取决于群体的智商,在国民平均线的,叽叽喳喳,人云亦云的。如果你智商超过清北平均线,你看法又是另一回事了,清北里还有很多傻逼的。。总而言之,你智商在修炼到院士级别,就知道,他远远超过现在大多中国大学文科教授,你不服不行 >>阅读更多


用户:过河卒
    亚里士多德的妹妹是谁[吃瓜]#亚里士多德 >>阅读更多


用户:桐花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获得切实的进展,或获得创造力,就需要不断用经验去触碰这个世界,而不是在理论和空想中寻找答案。#亚里士多德 #实践论 #控制论 >>阅读更多


用户:偷吃你小零食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就算明天的你手脚都会折断,今天你的袖扣和裤脚,一样都是笔挺的。#吕子乔 #亚里士多德 >>阅读更多


用户:一朵叫小花的花
    今日阅读有感 思辨(沉思)是最高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始终认为,理智德性要高于实践德性,而与理性德性或理论智慧相应的人类活动是“思辨”。他说:“合乎其固有德性的现实活动,就是完满的幸福。如我们已经说过,这种活动就是思辨”。 那么,为什么思辨或沉思是幸福的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中道虽然有人的思考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支持,也可以通过多年的训练养成习惯而掌握进入它的技艺。但中道不是总可持久的,比如因情况不同,需要的中道可能就不同。而思辨或沉思就不同了,他被认为是最连续的、最可持续的、也最独立的、自足的、闲暇的和快乐的。 从原则上说来,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沉思或思辩,而且你越是沉思,就越是因其自身带来的快乐而持驻于它,所以,它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而且,思辨在所有人类活动包括那些中道活动中,最少依靠他力。即使独自一人,只要能维持最简单的生存条件,就像释迦摩尼苦修或在菩提树下打坐时那样,就能进行思辨或沉思。这是因为,它首先依据和沉浸于其中的只是人的思维和意识自身,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属于人的形式方面或纯理智方面的能力,所以最能实现人的本性和潜能。 不止于此,亚里士多德认为沉思或思辨还能让人过一种“比人的生活更高的生活”,因为沉思“是通过在他身上的某种神圣的东西”,也就是纯理智直观的东西来进行的。“如若和人比较,理智是神圣的,和人的生活比较,理智的生活是神圣”。这就是说沉思或思辨,让人身上与神相似的东西活动起来,从而与人身上的其他活动和德性分离,当然也与动物生活彻底分离。 “其他动物并不分有幸福,因为他们完全和思辨活动无缘。神的整个生活都至为幸福,而人的生活只是在和神的活动相似时才幸福。”神的生活之所以全是幸福,是因为神是纯形式,没有质料和他者的牵制,所以,是随心所欲地、持续自足地实现着自身。思辨或沉思,让人心灵中的纯形式或纯理智的部分主宰人生。或不如说是将人生转变为神的生活,而这一点只有成为思辨者才能做到。 这种对思辨或沉思的描述,让人想到的似乎更多是瑜伽那样的沉思,而不只是坐在书斋中的哲学家的思辨。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出最接近亚里士多德之“思辨”的,就是斯宾诺莎的哲学活动,也就是他那所谓的由至善“单独的支配心灵”,并给他带来的“连续的,无上快乐的”哲学沉思,尤其是,斯宾诺莎明确指出,直观才是认识终极真理的最恰当方法,是高于感知和概念推理的第三种方法。 亚里士多德推测到人类有一种高于感知和推理的直观终极实在的出神能力,于是将它与理智能力揉和起来,提出思辩或沉思。当然,他本人很可能并没有进行纯粹思维的能力,也达不到斯宾诺莎直观沉思的纯洁境界,但他毕竟以最高级的方式提出了这种让人无比幸福的沉思或思辨,让后世了不少哲学家心生摇曳,向往不已。黑格尔的辩证法肯定带有要进入这种思辨的潜在动机,而海德格尔后期讲的也可能有类似的冲动。但谁能达到它,那就是如人饮水而冷暖自知了。无论如何,亚里士多德的思辩说表明,即使是西方的正统哲学,在其边缘处也有少许超概念的意义追求。 因此,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即使是最正宗的西方唯理论者,在“幸福”或“至善”这个问题上也是分裂的:一方面是形式化理智或逻辑理性,一方面是实际人生的意义追求,可以表现为迷狂和让人沉浸其中的沉思。而亚里士多德的沉思说或思辨说,就是一种要弥补这种裂缝的努力。 #亚里士多德 #每日读书笔记 #随笔 >>阅读更多


用户:ehcra
    一定要去读哲学,一定要去读古希腊哲学,真的特别好,推荐给各位,越早读越好,思想就是必须要自己去亲历之后才会对你产生益处的,现代人在里面加入了很多东西,把一切东西都变窄了,所以它们只能适用于很短的时间,而只有经过岁月淘汰过的东西才是根本性的,才能对我们很多人产生不一样的东西。 >>阅读更多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哲学,新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