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soul星球超自然现象研防局长
    脱去皮囊,无非二百零六骨,穿上衣裳,可有一万八千象,死后观白骨,活着猜人心,观美人如白骨,使我无欲,观白骨如美人,使我无惧,无欲无惧,大事可成也,在深刻认识到人生的无常与本质后,方能超脱俗世的执着,心怀坦荡,以平静之心,面对万象,从而成就非凡。#中医世家 >>阅读更多


用户:
    我就说了一句: 你们现在的专业中药师,用的都是西医思维! 老爸气不过, 拿了本压箱底的书怼我来了。。。。 [笑哭][笑哭][笑哭] #中医世家 >>阅读更多


用户:尝百草🌿🌿🌿🌿🌿🌿
    二、内伤发热 1.肝郁发热 临床表现:时觉身热,烦躁,易怒,头胀,耳鸣,睡眠多梦易醒,或见胸胁胀满,泛恶欲呕。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象弦细数。 主证分析:肝主疏泄,肝气不舒,郁久化热而致发热。肝气不舒则烦躁易怒。肝气上逆则头胀耳鸣,多梦易睡。肝气自郁于本经,则胸胁胀满。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泛恶欲呕。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象弦细数,都是肝胆郁热之象。 治疗法则:疏肝清热。 处方用药:逍遥散。 若眩晕甚,加菊花9克、白蒺藜12克;口渴,加天花粉9克、知母6克;失眠,加合欢花9克、丹参9克。 郁证出现发热,一般病史较长,不宜苦寒泻火之药,亦不宜滋腻峻补,当用微苦以泻热,微辛以理气,凉润以滋燥,宣通以散郁。药如生地、白芍、女贞子、丹皮、郁金、薄荷梗、合欢花、银柴胡、青蒿、白薇等,皆可选用。 2.瘀血发热 临床表现:下午或夜晚发热,口干咽燥,身体常有痛处或腹中有瘀块。甚则肌肤甲错,唇青面黑。舌青紫或有紫斑,脉象细涩。 主证分析:由于各种原因使血液停滞于内,瘀久而致发热。热久伤阴,故口干咽燥而不多饮。瘀血停着之处,常表现为刺痛不移或有瘀块。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血气不能上荣于头面肌肤,故见肌肤甲错,唇青面黑。唇舌青紫,脉细涩,均为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所致。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处方用药: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桃仁9克 桂枝6克 甘草6克 大黄12克(后下) 芒硝6克(冲)水煎服。若妇女经来不畅或恶露不下,瘀血发热,原方减芒硝,加蒲黄9克、五灵脂9克、红花6克、香附9克、柴胡9克;若因疮瘤所致瘀血发热,原方减桂枝,加丹皮9克红花9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2克;若因妇女瘀血经闭,肌肤甲错,原方可加水蛭30克(研面,冲)、三棱6克或配合大黄应虫丸,每服一丸,日一次,温开水送下。 附方: (1)桃仁承气汤(《伤寒论》) 桃仁 大黄桂枝甘草芒硝 (2)大黄巖虫丸(《金旺要略》)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地黄 干漆虻虫水蛭蛴螬䗪虫 3. 积滞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一般不甚,胃痛饱问,恶心欲呕,吞酸暖腐,腹痛泄泻,泻下不畅或恶臭。舌苔浊腻,脉象滑。 主证分析:因饮食不节致使运化失调,产生积潘。食滞化热,故有发热,但热势不甚。食积中焦,故见胃痛饱闷。腐油之气上泛,故恶心欲取,吞酸暖腐。积潘在肠,则见腹痛或泄泻。舌苔浊腻,脉象滑乃积滞停结之象。 治疗法则:消食导滞。 处方用药:香连化潘丸加减。 青皮6克陈皮9克 黄连3克甘草3克 黄芩3克木香6克 槟榔9克神曲6克厚朴9克 水煎服。 若热势较盛,加柴胡9克、积实9克。 附方:香连化滞丸(《妇科玉尺》) 木香黄连青皮陈皮厚朴枳实黄芩当归 白芍 槟榔 滑石 甘草 4. 阴虚发热 临床表现:午后或夜间发热,两颗发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大便常干结,尿少色黄。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或苔少,脉象细数。 主证分析:由于阴虚生内热,可见潮热或手足心热。阴亏而虚火上炎,扰动心火,故见颐红,口干,心烦失眠等症。营卫不固,津液外泄故盗汗。便结尿少,舌红脉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证。 治疗法则:滋阴清热。 处方用药:清骨散(《证治准绳》)。 银柴胡9克胡黄连4.5克 秦艽9克鳖甲15克地骨皮9克青蒿6克知母9克甘草3克 水煎服。 阴虚较甚,加生地15克、玄参12克;偏血虚者,加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15克。 5.气虚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劳倦后复发或加重,伴有声低气短,他怠乏力,饮食少味,或兼恶风自汗。舌质淡,边尖有齿痕,适苔薄,脉大无力。 主证分析:气虚发热多由气机虚弱,牌胃损伤而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饮食少味,声低气短。牌主四肢,气虚则肢体乏力。气虚卫外不圆则恶风自汗。“劳则气耗”(《素问·举痛论》),故劳偿时则发热更甚。舌质淡舌苔薄,边尖有齿痕,脉大无力,皆属气虚之象。 治疗法则:甘温除热。 处方用药:补中益气汤。#日 #中医调理 #中医传承 #中医养生 #中医世家 #中医学 >>阅读更多


用户:太醫院大學士仲景Ⓜ️
    耳聋2/30年有办法治疗吗? 失眠5年🈶良方吗? #老中医在线辨证论治疑难杂症 #中医辩证 #中医文化 #中医科普 #中医舌诊对症论治疑难杂症 #中医综合 #中医 #中医世家 #2024龙年未来可期 #发作性睡眠 #糖尿病 #我嘞个豆 #中医调理 #失眠 #新人报道 >>阅读更多


用户:自然之音
    #中医世家 #中医世家 #中医博大精深 #中 今日推荐五套高压高脂高糖高尿酸的专用经典效方,一方多用,药食同源,加工制作工艺介绍的也很详细,非常值得同行们学习借鉴参考, 一、高血压一方三用特效方 本方根据祖传秘方结合现代制药工艺,将配方药材加工成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袋装茶、口服液或药丸,能没有痛苦和无任何毒副作用地对患者进行治疗 该药方的主要功效是平肝泻火、清心凉血、固肾益阴、温阳化气、舒筋活血、补益肝肾。使用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条件,分别采用袋装茶、口服液或药丸进行治疗。 二、本方适用于1、原发性高血压病:2、继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引起的高血压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各种高血压病;3、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心脑血管病。临床验证结果证明总有效率99·66%,其中治愈率89·18%,效果大大超出现有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物。 三、这个配方来自于福建民间中医,中药配方从中医理论出发,借鉴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念,选择寒凉且同时通经于肝经和心经的丹参,以泄其肝木之热:以及直通肝经寒凉药性的桑根,二者组合以降低血压;采用具有滋补肝肾的酒女贞子和墨旱莲的组合,结合以化浊降脂的炒山楂,以降低血脂:选用能同时滋补肾阴肝阴心阴的桑葚子,以补血生津;对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血管硬化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心脑血管通特效方 本方是治疗心脑血管及打通全身血管疾病 的中药组合配方,主要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梗塞、脑萎缩、脑供 血不足、和偏瘫等11种疾病有预防、调理、治疗改善作用。 五、特效四高药食同源组合方  本方按照配伍可加工成粉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或丸剂。多种原料配伍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可调理脾胃,益气宣肺,清肠怯湿,排解血液毒素,对呼吸道类疾病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女子月经不调,便秘,腿脚疼,腰间盘突出,高压,高脂,高糖,高尿酸等 >>阅读更多


用户:soul星球超自然现象研防局长
    生活如插花,再好看的花,插入不协调的花色,瞬间有失美感,融不进的圈子就别融,近君子,远小人,选择与不消耗自己的人玩,层次太低的人能量太低,拉低自已的境界,滋养不了我的灵魂。#中医世家 >>阅读更多


用户:尝百草🌿🌿🌿🌿🌿🌿
    发热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在许多疾病中出现。对于发热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以及《素问·调经论》: “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等等。以后伤寒、温病学说的发展,内伤学说的兴起,为发热的辨证治疗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病因病机】 发热的原因不一,病证比较复杂,根据感邪的不同,体质的虚实,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 外感发热:六淫之邪,侵袭于肌表,邪正相争,营卫失和,阳盛于外,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理过程。外感六淫之邪,一般是由表传里,由皮毛而传至经络、脏腑。但初起阶段多属表证发热,如风寒、风热、暑湿等发热;邪热郁于半表半里,则为半表半里发热;而热邪入里,则为里证发热。现代医学中的感冒及流行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多属于外感发热。 【辨证论治】 一、外感发热 1. 表证发热 (1)外感风寒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节疫痛,鼻塞,鼻流清涕,多嚏或兼咳嗽,咽痒不适,或痰多稀薄。舌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 主证分析:风寒之邪侵入皮毛,寒为阴邪,其气闭塞,卫外之阳被郁,因而产生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甚则肢体疫痛。肺与皮毛相表里,寒邪束表,肺气不宣,上窍不利,故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肺经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侵犯肺卫之证。 治疗法则: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处方用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9克 防风9克 羌活9克 独活9克薄荷3克 川芎6克柴胡9克 前胡6克 桔梗6·克 生姜6克 枳壳6克 茯苓9克 甘草3克 水煎服。 内伤发热:多由脏腑气血受伤,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致。若 情 志 不畅,郁而化火;或瘀血内阻,久而化热;或热病伤阴、阴虚发热;或阳气虚弱;或食积停滞,均能导致发热。现代医学中的结核病、肿瘤、血液病、功能性低热以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所致的发热,多属于内伤发热。 如头痛重,加白芷6克;痰多,加半夏6克、陈皮6克。 附方: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 柴胡 前胡桔梗枳壳 茯苓甘草 (2)外感风热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身痛,咳嗽,痰少黄稠,口干微渴,咽喉红肿疼痛。苔薄黄,脉浮数。 主证分析:风热之邪,侵犯肌表,卫气失于宣畅,风热为阳邪,故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寒,或有汗出。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则津液不布,故口干微渴,风热上扰头部,故头痛。痰少黄稠,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侵犯肺卫之证。 治疗法则: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处方用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9克 连翘9克 薄荷6克 牛蒡子6克 桔梗6克 鲜芦根30克 板蓝根15克水煎服。 如咳嗽甚,加杏仁9克、前胡6克;热甚,加黄芩9克、生石膏15克;口干微渴,加天花粉12克、知母9克;咽喉肿痛,加玄参9克、山豆根9克;头痛较甚,加桑叶9克、菊花9克;恶心呕吐,痰多,头眩,加半夏6克、生姜9克、象贝母9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侧柏叶9克;脘闷恶食,暖气腐臭,加菜菔子9克、麦芽9克、山楂9克;邪热伤津,口干鼻燥,舌红少津,加沙参15克、麦冬12克、天花粉9克。 此外,夏令感冒,每多挟暑,症见身热有汗不畅,心烦口渴,头胀,胸闷,全身疫楚,尿赤,苔黄,脉濡数。治宜清暑利湿,可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9克豆卷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厚朴4克藿香9克 佩兰9克荷叶15克六一散15克(包)水煎服。 若风热挟湿,兼见头重体倦,胸闷泛恶,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可加苍术9克、半夏9克、获苓9克、车前子9克。 附方: (1)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香薷 银花鲜扁豆花厚朴 连翘 (2)六一散(《伤寒标本》) 滑石 甘草 2. 半表半里发热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象弦。 主证分析:外感表邪侵入肌表之后,有可能转变为半表半里证,又称少阳证。口苦,心烦,呕吐不欲食,是胆有热,胃气不和。咽干,是热而津少。目眩为胆火上炎所致。往来寒热,是正邪交争于表里之分。胸胁部,是少阳经脉循行之处,邪郁少阳之经,所以脉弦胸胁苦满。 治疗法则:和解退热。 处方用药:小柴胡汤。 口渴加天花粉9克;恶寒加桂枝6克;腹痛去黄芩,加白芍9克。#中医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调理 #中医基础 #传统中医 #中医世家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