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穆童
     女儿小学五年级时的练笔,一气呵成的千字文。她的深刻,超出了你的想象[狗子][狗子] 《我们》 我们是什么? 是人类。作为世界上最高等生物,人类拥有灵巧的双手和充满智慧的大脑,这使得人类在近几千年的生物学史上一直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为了稳固这个地位,我们迫害除人类外的一切生命。我们开山,我们伐木,我们导致草原荒芜,鸟兽绝后,甚至在之后还茫然不知。可当这样的飞来横祸降临到人类身上时,我们便开始哭天抢地,怨声载道。试问我们为什么不想想,当我们祖先或我们自己将自然的每一寸土地榨干之时,心里可曾有过一丝真正的同情?我们现在所承受的灾难与病痛,也许还没有几百年前其它生灵所承受的万分之一。我们愚笨,我们残忍,我们是恶魔。这可能既非人类的本性也非本意,但它已经发生了,它的发生给一切都带来了灾难,包括我们自己。我们中的某些人,或许根本就不配为人,因为他们的心里,早已失去了纯真。 我们为何而活? 这是个永恒的话题,很难有人能给出答案,我也是。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似乎大多数人的活就仅仅地为了活。为了活命而耕种,为了活命而参军,为了活命而沦为奴隶,好像活着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只要能混口饭吃就叫活着。可这样没有理想、没有光彩地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偏生又有人将这种毫无意义的活法看得大过一切,这就尤为可笑,而这样的人却又很值得同情,因为他们终其一生也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更不明白自己为何而活。 如若放在今天,你问一个人“为何而活”,那他的回答应该是“为了世界的光明”。中国小学生的回答则是“为了少先队的荣耀”。这些答案固然宏大,但你真的相信这就是他们的答案吗?你真的相信他们会真正为这些东西而活吗?并不尽然。这些话语不过是广告上的大字,不过是校领导荒诞的演讲,不过是广播里无用的套话。有些使用这些话语的人甚至会去杀人放火。你觉得这样是为了世界光明和荣耀而活吗?它只是我们的时代给我们的一个定义罢了——为了社会而活。不管你会不会这样做,但你至少要这样说。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个弊端,“同化”,我也会感到或许几十年之后的人类会变得和机器一样刻板,只会生硬地重复“为了社会而活”,却压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比为活而活更可怕。 我不认为人类为了活着而活着,更不认为当听到“你为何而活”这个问题时用老套刻板的答案搪塞。我们是人类,是希望能保留内心纯真的人类。世界上有许多事物值得我们为之而活。只要想,你就能发现。 真正伟大的人类总会为了他们珍视的东西而活,我坚信。 而我,我因热爱而活,为文学而活。我热爱它是因为它的美丽,它的变幻,它的温柔,它的生命力。文学让我重新爱上了这个世界,这个渐渐同化,崇尚科技的世界。是文学让我拥有生命,让我去贴近万物,那是当你第一次仰望星空的震撼。这样的震撼,文学能带给我。 人,因纯真而成为人,更因生命之意而成为人。我愿为人,愿我们为人。 #爱的练习 #阅读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看着女儿床头这高墙,忍不住说: “你这要是倒了,砸到怎么办啊?” 结果她来一句:“知死不避勇也。” “啊?” “就是知道有可能死也不回避,就很勇啊。” “噢,知死不避,勇也。” “是的。” “哪里的啊?” “左传里的。” “你牛!” “那当然了!” 我这就快中考依然沉迷其中的闺女啊[捂脸哭][捂脸哭] #爱的练习 651#亲子时光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各位伙伴好!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被接纳,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可是,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在意我们的感受,或者简单粗暴地否定它,我们往往会有一种不舒服的自我被剥夺感。 开始时,我们会哭会闹,会吼会叫,然后可能被说不听话,调皮捣蛋,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很不幸,父母也许就更加理直气壮,我们可能会被打,甚至被扇耳光。于是,我们要么变得顺从,要么变得倔强,同时也变得疏离和沉默,要么,没心没肺地假装不在乎。 得承认,父母不是有意要忽略我们的感受,不是有意剥夺我们的自我。可惜,这些理性上的对父母行为的认知,并不能缓解我们内心的疼痛。于是,“孤独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在风里走。 在父母面前,我们会慢慢习惯隐藏自己,只是那些情绪感受不会消失,它发酵,变化,长大成别的模样,重新出现,无处不在。要么无所谓,要么浑身刺,要么想办法逃得远远的。或者,有一个创面,被遮盖在了华美的衣服底下,别人看上去光鲜亮丽,但自己知道美好之下,是千疮百孔,于是会在失眠的夜晚辗转反侧,或者在孤单寂寞中渴望有人能给予自己关心,哪怕一句暖心的问候。哪怕没有好的结果,也会贪恋泥淖中的温暖,不管有没有明天。 等长到一定的年岁,或主动,或被迫,我们带着伤口,结婚生子,有一部分人被新的关系安慰和治愈。有一部分人新伤叠旧伤,认了命,习惯了隐忍,以为人生本就如此。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把自己的经历复制到孩子身上,像上一代对我们的那样。如果有不同,不同或许是,上一代人只是不懂怎么对孩子好,这一代人,因为有学历,更善言更巧辩,以“为你好”的名义伤害孩子,但又觉得孩子怎么如此朽木不可雕。也有一部分人,不愿就此生活,而想着寻找突破。 每个人都是有伤的。父母是如此,作为孩子的我们是如此,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如此,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也不愿伤害孩子,只是被某种莫名的因袭力量推着往前走,是身不由己的“我也不想啊”,就像当初父母不想伤害我们一样。 大多数人这么过着自己的人生:在不那么融洽的亲子关系中,跌跌撞撞地长大,又懵懵懂懂地走进婚姻,稀里糊涂地做了父母,然后手忙脚乱地照顾孩子,希望他健康平安地长大,想着把所有的爱都给他。可是,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懂事,学习那么好呢?社会压力那么大,怎么办呢?如果没有我管他,他将来怎么自立呢? 代际传递中,我们在复制上一代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在受伤害,也在制造伤害。伤害不是单向的。我们在被父母伤害时,也在通过情绪反弹伤害着父母;在伤害孩子时,也在不融洽的亲子关系里两败俱伤。可是,互相伤害的链条就这么一直持续下去吗? 没有人想要如此,所有人都期待着有融洽的亲子关系。要怎么办呢? 有伙伴说:“不期待父母那一代改变,把痛苦放在那里,也并不影响自己与孩子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这很有道理,带着伤,依然可以往前走。但做到并不容易。不过,这里面隐藏着亲子关系变好的密码,那就是不首先想着改变他人,而是从接纳自我改变自我开始,有意识地把让自己感受不好的亲子关系当成自我改变和成长的契机。 这是我想走的路,相信也是大家想走的路。就让我们一起进行爱的练习。一起练习在具体的情境里看见具体的自己,具体的父母,具体的孩子,还有自己的伴侣。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伤口,朴素地叙述和呈现,不掩饰,不夸张,就是在自我疗愈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无论是为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我们都懂得很多道理。认同道理不难,有真切的体验并切实地改变,并不容易。不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从自己的现实状况出发就好。暂时做不到没关系。可以先试着接纳自己的种种不容易,说出“我现在还不能接纳自己的难受,不能直面自己所受的伤害”,也是一种自我接纳。 只要我们能从听到父母的指责就立刻想要反驳或者想要逃离,变成能想到“他也不想这样”,就是进步的开始;能从理直气壮地吼骂孩子到批评孩子之前犹豫一下下,就是改变的开始。 让我们在爱的练习群里互相照见,互相扶助,通过接纳现在的我走向更好的我,也走向更好的关系。毕竟,任何关系,需要先让自己慢慢松弛下来,慢慢安心。或者,不那么安心不那么松弛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结伴而行。 爱你们,每一位[爱心][爱心] #爱的练习#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爱vs被爱 #爱 #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师#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 以上是某期爱的练习课的内容。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因为家里一群博士,所以,女儿一直说自己也要读到博士。 有一次聊起博士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她笑说: “我最大的梦想是啃老。” “哈哈,那看来我需要加倍努力了。” “为什么呢?” “这样你才有得啃啊。” “哈哈哈哈哈……” #爱的练习 628#亲子时光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我正看书,女儿匆忙跑过来: “妈咪,我做错事了。” “做什么错事呢?” “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我跟着她来到卫生间门口,看到垃圾袋破了,几团厕纸散落在地上。 “我提垃圾袋的时候,收口的绳子断了,纸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地笑着。 “没关系,掉地上捡起来就行了。”觉得她可能会嫌脏,直接说,“给我拿张纸。” 她抽了两张纸给我,我捏着厕纸装回提绳断了的垃圾袋,又用提绳把垃圾袋口扎了一下,拎到了门口。 “妈咪,你好厉害。” “不厉害,只是解决具体问题。” “什么具体问题?” “咱们的目的是把垃圾送出去,垃圾袋破了,垃圾撒了,这个时候,不一定要判断对错,寻找责任人,而是想办法把垃圾重新收纳了送出去。怎么重新收纳呢?捡起来,放垃圾袋,扎起来,拎门口,出门的时候就可以带走了。” “我知道了。” “其实,这些你都会。只是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点不淡定。” “是的。” “下次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肯定就知道怎么做了。” “知道了。妈咪,我以为你会说我呢?” “哈哈,我说你什么呢?” “说我把垃圾袋弄破了。” “哈哈,我好像没有因为这样的事情说过你吧”。 “是没有。可还是会担心。” “你刚才跑过来跟我说的时候,已经在自责做错了事了。我没必要说你。我也并不认为是你做错了事。” “不是错了吗?” “这只是个意外。” “什么意思?” “你看,我从来没有跟你说过要你收厕所的垃圾袋,但这么多年都是你在收,那么主动地来做这件事,又做了这么长时间,有心有经验,应该不会出错的。所以我想,是这个垃圾袋提绳比较脆弱,导致袋子破了。” “嗯~有道理。”她轻松起来。 “还有,即便做错了事,你想,会做错事的,都是做事的人。我没做事,我肯定就不会做错。你做错了,是因为你做事。次数多了,偶尔一两次做错,也很正常。真是你的原因的话,找到改进方法就好了。” “爱你,妈咪。” “我也爱你,宝贝。咱们可以想想下次怎么让垃圾袋不破。” “买质量更好的垃圾袋。” “这是一个。还有呢?” “收绳子提袋子的时候动作轻点。” “呀,有外在因素有内在因素,赞。还有吗?” “……想不起来了。” “是不是可以勤换一点,减少垃圾袋的承重?” “嗯嗯。” “你看,这样的话,以后垃圾袋再破的几率又大大降低了,但也不是没有破的可能。破了也没关系,再想办法就好了。” “爱你,妈咪!” “我也爱你,宝贝。” 然后,我俩去洗手。我洗了坐在桌前看书,然后她洗。我想喝口水,发现水杯空了: “宝贝,洗好手帮我倒杯水吧?” “好嘞~~” #爱的练习 691#日常小故事 #亲子时光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桌上躺着本书,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女儿的。翻了下定价,178。 本来先生几乎天天买书,日子就过得捉襟见肘。现在又开始给女儿买书了。只是并不是他主动买,而是女儿让他买。也不知她在哪里知道的这本书。 买就买了,可买回来就沉浸其中,忘乎所以地读。这本来是好事儿,可就要中考了,她心根本不在上头。老师们天天说,所有的道理她都懂,形势也门儿清,不需要我说啥,也就随她去。 随便翻开一页,果然是我没兴趣的。只求她不要又拉着我聊,又逼着我看,我就烧高香了[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阅读 #爱的练习 694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她并不是勤俭节约的人 女儿的手表从五年级用到了现在。一用五年。换了两次表带,因为一次两百,第三次坏后,她直接不换了,把表盘装口袋里天天用。现在又坏了,开机很快自动关。她不愿买,还想修。许多朋友说她勤俭节约。其实她并不是勤俭节约的人。 说她不是勤俭节约的人,意思并不是说她浪费,而是她不太会以钱多少来作为是否买某个东西的标准。 比方说,买手表时,我买了最贵的,她欣然接受。表带坏了,换表带,而不换手表,是因为手表没坏,不用换。又坏两次后,不换表带了,是因为依然能看时间,不用表带不影响使用。现在手表坏了,如果能修好,就没不要买。修不好,就需要买。我如果买最贵的,她也不觉得有什么。只是她自己不会要求买最贵的,她认为满足自己的使用需要,又不是特意为她买便宜的就行。我买最贵的给她,是让她知道,她配得上最贵的。她不想要最便宜的,是不愿意在同学们中间显得太low。 她校服穿破了,让我给她缝补,又破了,又让缝补,再破了,再让缝补,也不是存了“我要节约”的心,而是觉得缝补了还能穿,不需要买新的。我也会表达我的意见,太破了,不想缝补了。她也就同意买新的。 去超市买东西。她想买什么事先想好,去了就买。无论贵贱,不看价格。当然,也不会看到什么好,临时要。 今天放学,她想喝柠季。我们去买。她点了一杯荔枝柠檬茶,十九块。她点这个,只是因为喜欢,不是因为价格。(刚才我还找她确认了一下。她说:“只是因为喜欢喝才点,无关价格,如果非要看价钱的话,会点偏贵一点的,因为根据经验,好像偏贵一点的味道更好一些。”) 还有书。她喜欢的书,我们图书馆有,她还是会选择买,而不是借。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书,想写便写,想划便划,不用顾忌太多,看得恣意一些。 我觉得她不是勤俭节约的人,她只是按照她认为的事情本来的样子去做,按需买,价格可能会影响她,但不会决定她。她校服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我不会夸她什么;她买东西,不看价格,买了贵的,我也不会批评她什么。一切,自然而然,随心意就好。 #爱的练习 #家庭 #家庭教育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晚上十点钟。我在桌前看书,爸爸接了放学的女儿进家门。俩人谁也不说话,全然不见往日的欢语。爸爸把钥匙放下,进了卧室。女儿沉默着,坐在换鞋凳上。 “宝贝,怎么了?” “没怎么。” 我赶紧起身过去:“要抱抱吗?” “要。”她眼泪掉下来。 “有什么不开心的,跟我说说?” “没什么。” “你想说的时候,我随时都在。”我抱着她。 “为什么每次都这样?我跟他说个事情,他答应得好好的。过几天问他,他忘得一干二净。” “听着是挺让人生气的。发生什么事了啊?” “就是,上星期,我推荐给他一首歌听,他答应听的,我今天问他感觉怎么样,他不记得了。” “什么歌啊,告诉我,我现在听。” “你看,这就是你俩的差别。你会问我,然后积极去做。” “那你告诉我是什么歌呗。”我跳过对爸爸的指责,直接回应女儿的需求。 “空待。” “好,我去听。” 我打开《空待》,并不是特别吸引人的旋律,然后仔细看了歌词。 “你觉得怎么样啊,妈咪?” “我可以说实话吗?” “你说。”女儿过来,表情有些严肃,似乎下决心准备着迎接负面评价。 “这个旋律不难听,但没有太吸引我。歌词倒是挺有感觉的,尤其这几句。”我指给她看“谁还在枯坐默默掌灯,点亮这夜静如水的路程,唱彻的歌早已无声”。 “我也觉得这个歌词写得很好。”她开心。 然后我们一起看评论,一起讨论。 “宝贝,我觉得这首歌要结合古相思曲的剧情,才更有感觉。” “是啊是啊。我听的时候,脑子里会闪过很多画面。”她兴奋起来。 “有没有剧和曲完美融合的感觉?”我笑。 “当然有了!……”她开始恢复平日的神采,滔滔不绝地分享她的见解和感受。 #爱的练习 629#亲子时光 #家庭教育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起床,发现桌上躺着本没见过的书,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女儿的。 已经是初三下了,中考在即,班级氛围很是凝重,但她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业外,似乎毫无压力,每天乐呵着读她爱读的书。 偶尔了解到有什么相关的书籍,便请爸爸买来,大读特读,读到兴起,便拉着我们聊啊聊。 一生若能如此,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忘却天地,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爱的练习 695#阅读 两种叙述方式,你喜欢哪一种呢?😎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真是倍受折磨的一个晚上[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我五点半结束读书会,跟老师们一起吃了粉,又聊天。八点,接到女儿电话,说不开心,问我在哪儿。我赶紧起身回家。 回到家,直奔她房间,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她拉着我看《建康实录》陆凯写给后主的表。我抗拒。她说不开心就来源于此。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看。本来想打马虎眼,结果她就坐我旁边陪着我,让我读。刚读一段就问我什么感受。 “像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口吻。” “对嘛。我也觉得。” “那为什么不开心呢?” “你继续读。读完我再跟你说。” 我只好继续。终于读完,她问我感想。 “就是刚才那个感觉啊。你为什么不开心呢?” “诸葛亮写给刘禅的表,是不是要刘禅听先帝的话?” “是啊。” “那这里陆凯写给后主的表是不是像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她追问。 “像。” “那是不是说刘备很好?”又追问。 “是的。” “那照这么说,陆凯写的先帝是不是也很好?” “应该是的。先帝是谁?” “孙权啊。” “那后主是孙皓?” “是的。” “噢。” “很多人说孙权不好,是不是就不成立了?”她又继续。 “有道理。不过,也可能先帝们并没有那么好,只是为了劝谏后主,才把先帝写得那么好。”我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示尊重。 “是的。我承认,有可能没有表里写得那么好,存在夸大,但我认为不会无中生有。”她同意我的观点,又表达了自己的推理。 “嗯。然后呢?” “我把我的想法跟爸比说了。他一方面觉得刘备本来就很好,诸葛亮写的表里的先帝形象是事实,但又不同意陆凯的表里写的孙权是事实。” “你觉得他双标,对孙权有偏见?” “是的。诸葛亮和陆凯写表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那么要么都是事实,要么为了劝谏后主,都存在夸大的成分。不是说只有诸葛亮写的刘备是事实,而陆凯写的孙权就是杜撰。” “嗯,宝贝,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 “对嘛对嘛。爸比气死我了。” “嗯。要我我也生气。” “很多人都受罗灌水影响,把蜀汉作为正统,对蜀汉有滤镜。爸比就是这样的。” “本身三国演义就不是史实,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说书人说给老百姓听的。” “这才是可悲之处。大家都这么觉得,就丧失了清醒的思考能力了。一说蜀汉就先有了正统心,就支持。难道说就因为刘备身体里留着汉血,他就是比其他人更好的?我承认他也许很好,但不能只有他好,别人就不能好吧?” “你觉得一个人好不好,要找证据细分析,不能持血统论。” “就是就是!” 她心情好起来了。然后我又问了她为什么加“陆”字,又为什么在“权”下打三角。她一一解释后,忽然变得无比热情。我感觉大事不妙。果然她又把书往后翻:“妈咪,你看看这篇!可好看了!” “什么啊?能不看吗?”我笑。 “不能!”然后她把书塞给我,是昭明太子的小传。她盯着我看完,然后迫切地问:“他是不是很好?” “的确很好。” “我一直觉得,所有的太子里只有两个太子能跟宣太子并提。” “哪两个?” “一个是昭明太子,一个是懿文太子。” “懿文太子是谁?”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 “噢~” “不过还是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宣太子啊。” “为什么呢?” “因为我觉得昭明太子太专注于文了,懿文太子太仁弱了。” “噢~” “很多人说如果懿文太子不早死的话,那么明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明朝有朱棣啊。我老会想如果宣太子不死,东吴会什么样呢?唉,太可惜了。” “怎么可惜了?”我这一句追问,让她彻底放飞,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给我讲到十二点半。我受不了,从她房间出来。她追出来又讲了半小时,才意犹未尽地去睡了[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爱的练习 699#亲子时光 #阅读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中不中,看行动😎😎 鉴于昨天女儿因没人接她,气势汹汹和哭哭啼啼,今天我们分好了工。先生去接她放学,我买菜做饭。西红柿,黄瓜,花菜,生菜,豆腐皮,葱姜蒜。 煮了战斧羊排,油煎后撒盐孜然辣椒面儿,烧烤风走起;底油直接干锅花菜;豆腐皮儿也煸一下;看到冰箱里有皮蛋,女儿爱吃,拌两个。 元宵节去同学家吃饭,奶奶做了红薯丸子,女儿表示很喜欢吃,今天奶奶又炸了给女儿。放学带回来了。热上一小碗。 本来还想白灼生菜,女儿觉得菜已经很丰盛了,不用了。 女儿吃得开心,说起明天的早饭怎么办。她安排爸比去买。我说我可以做。她表示今天早上是我做的,明天我要好好休息。我以巨大的喜悦感谢她,表示被人疼惜爱护的感觉很好。她说她长大了,知道什么样的做法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期待别人怎么对自己,自己就先把期待做出来给予别人,太棒了,宝贝!”“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好。”她价值感满满。 边吃边聊,边聊边吃,光盘😎😎这行动力😎😎 想起两句诗: 草草杯盘共笑语, 昏昏灯火话平生。 #生活 #爱的练习 692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住校的女儿回来吐槽,她在网上买了余华的书,被语文老师看到了! 语文老师说不喜欢买盗版书,这种行为她不能接受[小害羞]女儿被中伤了肿么办?我该怎么安慰! ——————————————————————— 妈妈发这个内容的初衷是问“女儿被中伤了肿么办?我该怎么安慰!”也就是说,妈妈想要安慰女儿,不知怎么安慰,来求建议和方法。 妈妈为什么要安慰女儿呢? 因为妈妈觉得女儿被老师“中伤”了,自己不知怎么办。 那么问题来了: 老师“中伤”女儿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 什么是中伤? 度娘说: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那么“女儿被老师中伤了吗”,就可以置换为“老师诬陷或恶意造女儿的谣,旨在毁坏女儿的名誉吗”。 回溯事情的经过,清晰明了: 女儿网上买了余华的书,老师说不喜欢买盗版书,自己不能接受买盗版书的行为。 女儿买的是盗版书吗? 妈妈没有说。 如果不是盗版书,那老师的判断有误。 如果是盗版书,老师的判断准确。 但无论老师的判断是否准确,老师的话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自己不喜欢盗版书,不能接受买盗版书的行为。 单从妈妈叙述老师的话看,老师是在否定买盗版书的行为,引导大家有版权意识,希望大家买正版书,并不是旨在毁坏女儿的名誉。 所以,老师不存在“中伤”女儿的问题。 而女儿“吐槽”老师的行为,表明她并不认可老师买正版书的观点。 那么,看书是否要买正版的呢? 按理说,尊重版权,买正版书,是常识。如果有这个常识性的认知,会把买正版书作为自己买书的准则。有时财力不允许,想看书而又没钱买正版,退而求其次买了盗版,也会知道这么做不对。被别人指出时,会不好意思。如果没有这个认知,那往往会仅根据书的定价挑便宜的买,不在乎是不是正版,默认买盗版书的合理性,那就属于认知差异了。 有认知差异,没有能力看到别人观念的合理性,此时若发生矛盾。这个矛盾往往是不可调和的。 所以,这是个爱女儿的妈妈,但这不是一个有能力爱女儿的妈妈。因为她缺乏常识,不辨是非,一心维护女儿。 女儿呢? 吐槽老师,表明并没有把老师的话听进去。在是否买正版书这件事上,目前并不具有可教育性。 老师呢? 不知当时具体情境,不知老师说话语气,从妈妈的转述看,老师的表达,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观点的可接受度大概欠考虑。但,无论怎样,都没有到“中伤”学生的程度。 从妈妈的用词上,可以知道,母女二人在跟老师的关系上,是对立的。一般而言,对立的关系,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如果是给妈妈建议的话,我会建议妈妈倾听女儿的吐槽,看见女儿的消极情绪,同时引导女儿看到老师观点的合理性,消解女儿对老师的对立情绪,与老师一起形成教育女儿的合力。当然,前提是妈妈有尊重版权的常识。 可惜,这个常识,大部分人都没有。 #爱的练习 #好的家庭教育有感 #家庭教育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晚饭时间,我和先生都不饿,女儿要吃。说简单做点就行。可是家里连鸡蛋都木有了,只有三根香葱葱,咋办? “煮葱花面吃可以吗?” “可以。但是不要煮太多了。”如此简单的食材,大概让女儿有些怀疑味道。 “好嘞。”她答应了,我便去做,不多言。 不过七八分钟,面上桌。 “宝贝,面好啦!” “来啦。”她从房间里出来,“怎么这么大一碗?” “没关系,想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放着。” “好吧。” “先闻一下?”我建议。 她坐下后深嗅:“哇,好好闻!”满是惊喜。 “尝尝!” 她夹起面,吹一吹,往嘴巴里送:“太好吃了!” “哈哈哈哈哈,是吧。”我得意地笑,成就感爆棚。 “怎么这么好吃?” “想不想知道秘诀?” “嗯~~” “听好了啊。” “快说。”她一边不抬头地吃着,一边催我。 “先烧壶水。烧水的时间切葱花。葱花切好放碗里,加点盐,倒点麻油,拌一拌,放着。等水烧开,倒锅里,放面进去,吃多少放多少。一人份的话,面碗,一碗半水就差不多了。” “噢。” “等面边缘透明,量比刚下锅里时多了,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把滚开的面汤浇在葱花上,半碗就好。一分钟后,滴些醋进去,搅一搅,然后捞面装碗,用筷子再挑几下,就可以吃啦。” “这么简单?” “是吧,哈哈。我闻着这个味道,感觉好治愈。” “确实。” “我小时候,家里芒收芒种,外婆没空做饭,会做一大盆这样的面全家吃。就觉得是真好吃。” “妈妈的味道。” “是啊,现在是外婆的味道,也是妈妈的味道,哈哈。” “嗯~~妈咪我想吃水果。家里还有什么水果?” “我剥个柚子给你?” “你怎么知道我想吃柚子?”她笑。 “因为我喜欢,也觉得你会喜欢。” “嗯~妈咪懂我。” 她继续吃面,我剥柚子。柚子剥好,面已经只剩两口了。 “妈咪,面你还吃吗?” “你想吃完就吃完。” “锅里还有吗?我担心我吃完,你没得吃了。” “我本来也不饿。你愿意给我留一口就留一口,我怀念一下哈哈。” “那留一口给你吧。” “好嘞,谢谢宝贝。”我端起碗喝口汤,吃口面,“太好吃了,要哭了。” “柚子也好吃。” “清香。” “是的。” “不行,我要把这点汤面给爸比送去,让他尝尝,勾一勾他的馋虫。” “哈哈,妈咪你好坏呀。” “哈哈哈哈哈……”我端着碗,进房间,“来,给你留了一口,尝尝!” 爸比把碗接过去,喝口汤:“好喝!” “是吧,哈哈。” “你还要吗?” “都是你的啦!” 他一下扒拉完[捂脸哭] #爱的练习 654 如果磕俩荷包蛋的话……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跟女儿一起吃晚饭。她边吃边跟我聊饭前在读的明史。她眉飞色舞,我假装投入。我刚吃完,她就说: “妈咪,你吃完了,看看我跟你讲的吧?” “看什么?” “明朝公主的事情啊。” “可以不看吗?”我笑。 “不可以,哈哈。就一点儿,不长。” “那好吧。”想起上次读晋书的事情,我答应下来。 “看吧。”她火速进房间把明史拿来,翻到重庆公主的部分,递给我,“我觉得重庆公主是所有公主里面最幸福的。 “为什么呢?”我接过书问。 “哎呀,你先看书,别偷懒。”她一下子看穿我。 “哈哈,好吧。”我快速看完。 “感觉怎么样?” “是挺幸福的。” “妈咪,我告诉你,我专门分析了一下她为什么这么幸福。” “为什么呢?” “因为她的爸爸是皇帝,她的兄弟是皇帝,也就是说她地位显赫。” “嗯。” “这是其一。还有就是,她丈夫很好,好学能书,皇帝很赏识。” “还有吗?” “她自己也很好。” “嗯嗯,确实。我想起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跟她周围人的六七个人关系好了,那么她的人生就会很幸福。” “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里也不是只讲关系。有外在因素,也有自己的因素,也就是别人好,自己也好,然后才是关系。你看刚才说的她父兄都是皇帝,她丈夫很好,然后她对丈夫还有公婆都很好。我觉得她公婆也应该挺好的。” “宝贝说得太棒了。幸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嗯~~”她很满意,“还有一个,时代因素也很重要。” “怎么说?” “也就是重庆公主所处的时代,社会很安定。” “我没看到,书里没特别提到当时的社会怎样。” “我觉得没提到,就证明挺好的。这一点我是根据前面宁国公主那里推断的。” “宁国公主怎么了?” “我找给你看。”她拿过书往前翻到宁国公主的部分,让我读。读来,的确唏嘘,“社会安定对个人的影响真大。” “影响怎么大了?你看到什么了?”她问我,我只好硬着头皮说几句,勉强过关。染然后她说要吃山药玉米羹,我如获大赦,赶紧去准备了[捂脸哭][捂脸哭] #爱的练习 685#亲子时光 #阅读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还有九十多天中考,昨天晚上接女儿放学,能感觉到她的累。回家来说饿,让我做玉米山药羹吃。我做好,陪她吃。听她聊陆抗写给孙皓的遗书,聊很久。后来忍不住打断她,问她作业写完了吗?说还有一些。可是,已经十一点了,还没有想写的意思,只想聊天。写不写作业,我无所谓,但我希望她能早点睡。怎么办? 不想简单粗暴地催迫她写。毕竟老师们已经给了很大的压力,毕竟作业那么多,她已经很累了。聊聊天开心开心,就是最大的放松了。 灵机一动:“宝贝,我忽然想到一个事情,很振奋。” “什么事情?” “等你中考完,可以系统看看关于三国时期或者包括秦汉时期的遗书,然后找找规律,看看你刚才的观点是不是在别的遗书里有相同之处。”她刚说,对比周瑜和陆抗的遗书。周瑜有给孙权推荐人才,但陆抗只说了要加强西陵防御,可见那个时候东吴已无可用之才了。 “嗯~这个可以有。”她听我这么说,很开心。 “到时候,可以在知网下载些论文来好好看看,看看有没有相关研究,也看看怎么把一个观点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论文。你的那些想法我觉得都蛮值得深入研究的。如果能写出来的话,就太好了。” “我也觉得很好。”她笑得像花儿。 “光现在想到,就很让人振奋。” “那我中考得先考好。”她似乎忽然有了力量。 “没关系,没考好也可以写。写不写,就看你对这件事本身的兴趣,跟其他无关。” “我知道了,妈咪。我写作业去了。”她精神起来。 #爱的练习 701#家庭教育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今天请老师吃饭,老师说喊一个师妹一起。 女儿问:“这个师妹是不是不太适合读博士?” “是有些不太擅长做科研,但她有她的长处。” “有什么长处?” “组织能力挺强的,很多活动都是她在统筹。” “噢~” “团队大了的时候,只有做学问的人,没有事务上能干的人,也不行。” “我明白了。妈咪,我发现,你看问题很理性,能多角度思考,我可能就只会批判。”她对自己不太满意。 “宝贝,你能想到这一层,而没有简单地否定我说的角度,说明你也有理性呀,也说明你以后会试着多角度思考。” “那倒是。”她听我这么说,挺开心。 “还有,你是在拿自己的现在,跟我的现在比,这对你来说不公平。中间隔着二十多年呢。如果你能看到我现在看到的,那……” “那让你情何以堪。”我还没说完,她截过了话。 “是啊,我不就白活了嘛,哈哈。” “哈哈哈哈,确实!” “所以,我绝对相信,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或者说不用到我这个年纪,你看人看事就会比我更明晰更透彻。” “嗯~~我也相信。”她笑得像花儿一样。 #爱的练习 652#亲子时光 #家庭教育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女儿早餐要吃方便面。 安排! 桶面。外加俩鸡蛋,一把青菜。特意用原装桶盛了。 觉得汤腻,冲了碗玉米山药糊。有疙瘩,我慢慢搅。 “妈咪,你别把疙瘩都搅散了。我喜欢吃。” “哈哈,好的。” “你不觉得疙瘩好治愈吗?” “里面都是干面粉。” “但是很治愈啊。” “其实我也喜欢,哈哈哈哈” “所以,我是你女儿。” “那确实!宝贝,你应该是发现了。” “发现什么?” “在家不费劲享受到的待遇,在外边费劲儿也不一定能得到。” “早就发现了!” “很多家长会觉得,社会残酷,为了适应社会,在家里就不能惯着孩子,不能对孩子太好了。” “可是,正因为社会残酷,在家里才需要更多温暖和爱啊,要不家跟社会有什么区别?” “有道理,宝贝。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比社会残酷多了。” “但这不等于说,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都该满足。也不会有家长这么做。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担心溺爱孩子,从不担心对孩子太严格了。”女儿边吃边说。 “确实是的。焦虑的父母总害怕万一松懈一下,孩子就丧失了社会竞争力,其实正是父母的焦虑给孩子带来的催压,让孩子丧失了竞争力。” “为什么一定要有竞争力呢?社会一定要竞争吗?” “好问题,宝贝。竞争力是一种对立思维,其实完全可以用合作思维看社会。我们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都过得好,而不是为了干掉别人,只剩下自己。” “就是啊,只剩自己多孤单啊。” “只是说,很多人觉得优质资源有限,没能力争抢,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可是,战胜了别人,自己也不一定就开心啊。” “是的。竞争对立的思维,让很多人,即便成了社会赢家,还是会觉得累觉得孤单。人外有人,战胜不完的。” “还是要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干嘛要胜过别人?” “所以,你有自己活着的意义。” “那当然!”她一脸骄傲。 #爱的练习 627#亲子时光 #老母亲的碎碎念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接女儿放学,聊到期末考试成绩。 “宝贝,感觉成绩出来,你挺开心的。” “是啊。”她笑着。 “最满意哪一门呢?” “英语!” “确实考挺好的。” “我也觉得。” “宝贝,我发现你有一个特点。” “什么特点?” “习惯积极地看事情。考试成绩出来,会看自己考得最好的科目,然后就很开心。” “不然嘞?” “还有,之前你跟我说语文考得很烂,感觉还好啊。” “我错了五个选择题!五个!一个选择题三分,你可知道?” “这么贵啊?” “是啊。可是后面的所有题目加上作文,我一共才错了四分,哈哈,我厉害吧,妈咪?” “太厉害了!我看你还得了进步之星,但是名次好像跟上次没变化呀。” “我跟hf都是名次跟上次一样,但都是进步之星。” “挺好的。估计你们班主任觉得,大家都卷得这么厉害,能不退其实就是进步了,哈哈。” “哈哈,是的。” “hf感觉怎么样啊?” “她好像挺沉重的。” “啊,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她经常不开心,感觉压力挺大的。” “是不是觉得自己没考好,有些沮丧?” “应该是的。” “也许她觉得自己可以考得更好。” “我也觉得自己可以考得更好啊,但不妨碍我为自己这次考得好的科目感到开心。” “嗯~这样最好了。” “人活着不就是要开心的吗?为什么老是那么沉重呢?”她带着答案问。 “我想大概很多人是把自己的开心跟成绩挂钩了吧。会觉得只有考好了才应该开心,考不好就不应该开心,甚至不配开心。” “但是我看她考得不好,不开心,考得好了,也只开心那一下,就又沉重起来了。我就不是这样。” “你是怎样的呢?” “我是考得好了,就好开心;考得不好,就难过一下子。哈哈。” “哈哈哈哈,挺了解自己呀。” “那当然了。妈咪你要不要开导一下hf?” “为什么呢?” “我觉得她那样活得太累了。” “确实累。不过她没有表达出想要被开导的需求,尤其是没有向我表达,我贸然去开导人家好像不太好。” “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你就帮帮她吧。” “那你可以开导开导她。” “我不如你厉害。人家都愿意付费找你咨询。” “哈哈。那既然她是你的好朋友,你要我帮她,要不你先替她付费?” “哈哈哈哈哈,我不!” “哈哈哈哈哈哈……” #爱的练习 636#亲子时光 #成绩 hf是女儿发小,从一岁那会儿就在一起玩了,我跟她妈妈也很熟。hf属于那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孩子,很踏实肯学的。初中以来一直就挺焦虑,初三了,压力很大。跟女儿这种考好考不好都傻乐的人不一样。我打算着最近跟hf的妈妈聊聊。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周末,女儿说要看电影,我表示也想看。于是我俩把灯关掉,窝在沙发里靠在一起看《他是龙》。有些画面,我不太敢看,她就让我别过头去,跟我解说。看到明亮情感,我俩一起花痴羡慕;惊险环节,又一起讨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最后,她说:爱,是告诉你我的期待,但你是自由的。 电影结束,在黑暗里,我们找来里面的音乐一起听了又听。然后,她又推荐我听《无人诗》,告诉我:“《孤勇者》是写给每一个普通人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独自面对人生的难,孤单而又不得不勇敢。而《无人诗》是写给真正的孤勇者的。大地上的人们普通又平凡,有些人为了这些普通平凡的人们甘愿赴死。就算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也义无反顾。” 听了她的话,觉得自己何德何能,有这样的孩子。也被她激发:“大地上的人,有的善良,有的卑琐,有人性的明灿和幽暗。无论面临何种艰困,他都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为了大地上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必要的时候,他甘心祭出自己。” “妈咪,你说得太好了。” “是被你激发了,我的孩子。” “我爱你。” “我也爱你,宝贝。” “我觉得你就是这样的人。” “谢谢你宝贝,这是对我的生命最高的奖赏。我觉得你也会是。” “唉,你别忘了,我是爸比的孩子。”她叹气又戏谑。 “哈哈哈哈,你也是我的孩子呀。”我没忍住,笑倒。 “我希望我是。”她又认真起来。 “你是!”我也随之郑重笃定。 “我努力。” #爱的练习 698#生活的浪漫永不打烊#人生 >>阅读更多


用户:穆童
    吃完晚饭,女儿忽然笑: “妈咪,我好喜欢你呀。” “我也喜欢你,宝贝。可是为什么忽然表白啊?”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吃好了吧,哈哈。” “也没太好吧。”晚饭我炒了土豆丝,西红柿炒蛋,还有一个乳鸽。 “我觉得很好。” “你觉得好最重要。” “妈咪,我觉得感情除了吊桥效应,还可以加上晚饭效应。” “哈哈,什么是吊桥效应呢?”我第一次听说。 “吊桥效应是一个人过吊桥时,很害怕,心跳会加快。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个人同行,会把心跳加快误认为自己对他心动了。就是比喻一个人处在危险的境地里很容易爱上随着危险一同出现的人。” “有意思。” “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和喜欢的人一起玩密逃了,或者什么剧本杀啊。” “噢噢,好像很有道理。那晚饭效应呢?” “就是酒足饭饱之后,人懒洋洋的……跟醉酒效应差不多,就是在人非常满足,有点微醺的状态里,可能会装成自己口不择言的样子说我喜欢你。” “噢,你这说得有点饱暖思y欲的意思啊哈哈” “啊哈哈,这是谁说的话呀这是。”她忍不住笑起来。 “啊你不知道?” “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说,哈哈。” “好恶俗啊哈哈。我觉得只是小年轻借着酒足饭饱装作不经意地说我喜欢你。” “你看,饱暖思y欲,饥寒起盗心。”我手机搜了一下。 “谁说的?”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里的。” “啊?拍案惊奇不是冯梦龙写的吗?”话音未落,她又觉得不对,忙不迭自己否定了,“啊呸呸呸”,紧接着说“冯梦龙也写过不少好东西,你知道吗?” “什么好东西?”她神神秘秘的笑,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什么樱桃啊,什么滴露的,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我忍不住跟她一起大笑起来,青春期里的孩子对人事的好奇实在是可爱。 “妈咪,你知道吗?”她平静了一下又开始神秘。 “什么?” “关汉卿不写过那个蒸不熟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吗?” “嗯。然后呢?” “大家都说这个是形容坚韧的性格,其实……不是有个词叫狎j吗?铜豌豆其实是老狎客的代称。哈哈” “啊啊啊,这样啊。我头回听说。出处居然是这个啊哈哈。” “我看到的是这样。不信你搜搜嘛。” “你在哪里看的啊?” “元曲三百首。” “那看来是真的。” “我来搜。”她把我手机拿过去,搜了给我看。 “涨知识了哈哈。” “哈哈哈哈……” 又聊一会儿,她把书架上的《元曲三百首》抱在了怀里,顺道还拿了本汪曾祺,说是要读一读。我没印象,也就聊不起来,随她去了。 #爱的练习 640#亲子时光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