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南溪
    趁着躲春终于读完了《悉达多》,整个阅读过程让我感觉自己更像是果文达,好像瞥见了一些奥妙却又捉不住。但又知自己不应执着于悟道,正如悉达多所说的,言论和思想都不重要,知识可以传达,智慧却不能。放弃我执,放弃参悟,存在即是善,一切事物,整个世界自会像河流一样向你涌来。#悉达多 >>阅读更多


用户:清风拂云
    最近开车路上都在听书。今天是第27本《悉达多》。 《悉达多》| 本书豆瓣评分9.4分,上榜当当外国小说畅销榜,在线阅读评论超4万人,获100%好评。 本书作者是德国诗人、作家、画家赫尔曼*黑塞,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这本书是一个名叫悉达多的青年的自我成长故事。他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之人,抛却过往,远离家乡,跌跌撞撞去寻找心中的声音,他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最终达致内心的圆融统一。 悉达多的命运,也是我们千千万万每个凡人的命运;实现生命的圆融统一,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悉达多 在本书中,读悉达多就是在读自己。当悉达多决绝的离开父母,在友情的陪伴下,寻找自己;经历朋友分离,孤独求索;品尝爱情,迷失自我;再次离开,重新上路寻找,最忠达到圆融统一。 >>阅读更多


用户:蓝天白云
    《悉达多》,这并非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叫悉达多的青年的一生,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族,是一个聪慧的天才少年,父母,老师,朋友的爱并不能让他真正快乐,而是苦苦思考什么是自我?众神也是造物主创造的吗?也受时间的约束无法永生吗?那精神和自我又是什么?隐藏在那?他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却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一生。 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深刻化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路历程,而这一心路历程又必然由自己来证悟。 当我们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我们拥有的就是有意义的一生。#悉达多 >>阅读更多


用户:一念
    傍晚时分就着古城的小雨一口气读完《悉达多》。凭栏而坐,聆听烟雨的声音,沉寂在往事里了,回忆半生已过……像极了悉达多聆听河流的声音。 ps:早上去了王家大院,下午去了双林寺看了彩塑,很遗憾重要的几个殿在维护修缮没有福报,再遇机缘。 雨天,回客栈看书,难得这烟雨心境如此和谐内心多了些许殊胜。客栈对面有家酒吧,叫乌托邦,你看一切多么的好,这是每个人心里的理想国吧。——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每个人的理想国) 读完书跟朋友分享了读书后的碎碎念,感想。 我说……滚滚红尘体验一场,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不经历悲怎知喜,不入世谈何“出世”觉醒,知苦,离苦,才可拔苦,这大概就是苦极生法吧。 我又说……经文“教义”易懂,要做到很难。《心经》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行深到彼岸的智慧,心xing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智慧升起的时候,才会看破五蕴皆空的实相,所以,仅仅观是不够的,哪里不自在了,就该在哪里去修,去行,如此反复,直到行至彼岸,jing 文一遍一遍所教的不是让我们领悟字面意思,而是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断去修炼心性。 行,是什么?就是离开经文,回归生活:滚滚红尘,善恶是非,邪yin恶念,生老病死,忏悔,迷茫,人xing,情yu,冲突,大义,行过了,行到一定时候才能知晓,五蕴皆空!道场在人间啊,行世间法,执着于文字法本身就是一种偏颇,佛说非法非非法,佛说三万六千门无一不是不二法门。宝玉怜惜红楼里所有的姐姐妹妹们,宝玉两次梦游虚空,作者以假写真,梦中的可卿仙子不过是警幻仙子,实乃助缘,为了唤醒宝玉,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这虚空幻境像极了悉达多与ji女“老师”的云雨之欢。佛家也有菩萨化作chang ji度化世人的典故,色欲并不可怕,直指人性,见性成佛。佛和圣人都是过来人,混迹于北京七九八艺术圈的李叔同亦是留下悲欣交集的弘一法师,沙门悉达多也是撑船的摆渡人,他们都经历滚滚红尘,善恶是非,邪淫恶念,大义冲突,爱恨情仇,生老病死,大道而后圆满,以缺为圆亦是圆满,我开始沉思这是否就是究竟圆满?是实相。 此生,生为世间人,做好世间事,抓住每一个当下,一切不过未来佛过来人而已。 那么请学会自己和自己对话,把自己从骨头里抠出来,刻在每一个故事里,最终通过文字,一点点"拓印"出来,做成化石呈现当时最美,最真实的样子。 #乌托邦 #双林寺 #悉达多 #碎碎念 #原创 >>阅读更多


用户:旅者
    分享一本书《悉达多》,作者是赫尔曼.黑塞 最初是在友人的推荐下,作为礼物,于是抱有几分漫不经心的态度来读的。 其内容则大体讲的是婆罗门之子悉达多,由出世到入世,再出世,再半入世,最终走向圆融完满的一个过程。 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读书的心态也发生了由不过如此,到就该这样,再到发现矛盾,最后只剩下钦佩的变化。 当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变得谦逊了许多hh 书中所描绘的圆满的境界,我觉得对于青年而言,只能作为一个华柜上的艺术品。不过,这也并不妨碍身为青年的我,从中汲取到爱与热情。 推荐想要出世,或正在出世的朋友去阅读。书中内容不多,一个下午便可读完。 或有裨益,也或乏味带毒 hh #悉达多 #读书随感 >>阅读更多


用户:行之
    “一本将我从低谷期打捞起来的书” 《悉达多》赫尔曼·黑塞 对抗焦虑的办法是把注意力转移一下,做点具体的事情,运动,读书,培养兴趣爱好。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的鼓励自己树立信心,再回头看那个痛苦焦虑的你已不在了,剩下的只有改变和强大的你。 无欲则刚 我们的痛苦都来自于对外界有所求而不得满足 #我的私人书单 #书单 #阅读 #书荒焦虑求推荐 #自我成长 #低谷期 #分享好书 #自我提升与成长 #我会被文字打动 #躲进书里过夏天 #书荒拯救 #开悟 #熬过这段低谷期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阅读更多


用户:只想安静地晒会儿太阳
    “一位真正的求道者,真正渴求正觉成悟之人不会接受任何法义。但得道之人却认可任何法义、道路和目标。没有什么能将他和其他万千驻永恒、通神冥的圣贤隔绝。”————《悉达多》 #悉达多 >>阅读更多


用户:爱尚小李
    #如何看待精致穷? 看外表的社会,包装自己可以理解,但个人不会这么选择。 >>阅读更多


用户:拉花没有天赋的喵
    讲100次活在当下,不如看一遍《悉达多》。一壶茶,茶汤从浓到淡,一本173页的书看完,中途多次闭眼试着无声发出唵这个音,舌尖抵住上颚,感受那个音停住的地方,反复几个唵字后感觉很奇妙,额头那个位置好像是一个能凝神聚气的地方。读后有感,人生就是有很多的苦要尝,很多的乐要享,不慌不怕不要总去想,慢慢放弃许多无谓的撕扯与挣扎,所有遇见的过程都是礼物,保持善与平和,服从内心的声音接受它爱它属于它。#悉达多 >>阅读更多


用户:南巷有猫
    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悉达多 >>阅读更多


用户:觉世如尘
    两千多年以前,悉达多曾经在菩提树下,发下大愿,若不参悟,便永不起身,他静坐了七天七夜,最后在第七天时,他证悟了,从此以后,他被世人称为佛陀,又叫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到底悟到了什么?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其实他悟到了很多东西,他所悟的一切都被后人记录成经,流传百世,虽然释迦牟尼悟到很多,但归根结底核心的东西只有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因为这四个字,释迦牟尼的名字才会流传至今,影响之广。 一切门派所研究的终极真理,无非就是世界的起源问题,人类的起源,宇宙的终点,而释迦牟尼悟到的,是一个全新的认知,颠覆了过往人们对宇宙人生的了解,可以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所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也影响了无数后世的人类。 佛陀所悟的核心只有四个字,那就是:“缘起性空。”缘起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就是万事万物的起源,万物因什么而存在?佛陀认为,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 释迦牟尼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生命的起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也不是由谁创造的,而是由于一系列的诸缘而产生的。 缘就是因缘,因就是引发一切结果的原因,缘就是一种靠外界相助的间接原因,这两种原因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当下所经历的一切,世间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无缘无故会发生的事,也没有无缘无故会遇到的人,一切皆有因缘,一切皆是因果,这就是释迦牟尼所悟的缘起。 释迦牟尼告诉我们缘起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导致生命诸苦的原因,如果你能找到导致你烦恼和痛苦的原因,就能从根源处断除苦因,自然就能远离痛苦,所以释迦牟尼后来又宣讲的“四圣谛。”其实就是要告诉世人,我们生活的世间是有烦恼和痛苦的,只有找到集苦之因,并灭除苦因,才不会结出苦果,才能离苦得乐,这世间一切的修行其实都是为了离苦得乐。 释迦牟尼为什么要说:“缘起性空”呢?其实是为了揭示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性,前面说的缘起是对现象的诠释,但没有对本质做出具体的说明,而“性空”两个字,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本性都是“空”的。 “空”并不是没有,而是一种不实有的现象,为什么一切现象都不是实有的?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当你把一个橘子握在手里,你要知道你面前的橘子,并不是橘子本身,而是一种众缘和合的现象,是众多因缘组合在一切,你才能见到眼前的这个橘子。 这众多因缘包括:种子、阳光、土壤、雨水以及时间和空间。还包括:有人去播种和收获、以及车辆的运输、司机的驾驶、你刚好想要吃橘子的念头和你购买橘子的行为,还有更多的因缘组合在一起,你才能吃到这个橘子,而这个橘子本身,也是一种因缘和合。 橘子是由橘子皮、橘子籽、橘子肉等等因缘组合在一起的,而橘子这个名字,也是一个假名,橘子这样东西本身并不叫橘子,如果把橘子分解,我们就无法找到一个具体的橘子。不仅橘子具有这样的属性,其他一切事物皆如此,我们的身体、意识,一切都不是实有的,你在你身上同样找不到一个独立的存在,因为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东西,所以释迦牟尼说:“万法皆空。” 经典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都是在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一种因缘和合的现象,本质上都是“空”的,因为一切都是“空”的,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你也得不到任何东西,同样的道理,你也不会真正失去什么。 如果能看透这一点,就没必要再去患得患失了,因为你所得到的必然会失去,而你所失去的,其实一直也不属于你,所以人活着,要学会看淡得与失,学会拾起该拾起的,放下该放下的,当你看破了和也放下,你也就悟道了。#释迦牟尼 #悉达多 #悟禅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