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书生秋桐
    新道家(玄学)认为孔子比老子、庄子更高明,他没有谈过“无欲”,是因为他已经修养到这个境界了。 ​ ​老庄否认有一位具有人格的造物主,而代之以没有人格的“道”,这让我想到理性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眼中那没有人格的自然之“上帝”。 ​ 此刻体会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乐趣。妙哉。😌 ​ ——​夜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国学 #书籍 #SoulReal文学 #人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保持热爱 #夜读 #哲学 #我们的滚烫人生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生命的意义 >>阅读更多


用户:红尘迷漫
    儒家没有胸怀容纳批判,因此和真理无缘。 儒家没有逻辑,因此和哲学无缘。 儒家没有实证,因此与科学无缘。 儒家没有胆量超越权势,所以和正义无缘。 但儒家又不甘寂寞热衷入世,最终只能把自己打扮成道德伪君子,在权势膝下做个伪娘奴仆两三千年以来,除了吃就是跪。 儒家标榜的最高境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就历史而言,绝大多数儒家信徒在現实中的生存方式是穷则摇尾乞怜,达则为非作歹"。#儒家#儒学#阅读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


用户:书生秋桐
    一个朋友近期直接跟我说他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个自私的人。 早期的道家思想就是从“人人为己”开始的,那个朋友他把自己也管理的很好,每天5点起床运动,工作生活中也很积极。但他自己不认为这是自律,他说就是习惯而已。但他的这种生活方式,相信无意中会影响到身边的朋友。 先秦道家的思想总共有三个阶段:以杨朱为代表的第一阶段。《老子》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庄子。《道德经》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行事为人看成比天下更贵重,那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一个人如果珍惜自己甚于贪爱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道家思想早期从“私”即有我出发,到后面“私”被倒过来,被否定了。从最初杨朱的“逃避”,然后是老子对宇宙万物变化法则的揭示,最后是庄子的“齐万物,一生死”的思想,将自我和外界及天地相连,超越生死,从更高的观点看待事物,而为做到这一点就要“无我”。 最终,道家从“有我”发展成“无我”。[咖啡] #随笔感悟 #夜读 #哲学 #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 #哲学的故事 #我们都在奔赴各自不同的人生 #给souler安利一本书 #自省 #SoulReal文学 >>阅读更多


用户:阿銀Ain
    回顾夏到清,最核心的议题是人性,而财政是朝代的最重要的血液,财死人散,人死财亡,财兴人兴,人兴财旺。且任何改革都须结合轮换,也只有适时的人员更迭才能防止人性私化和利益板结,维持人政之道的时间也能更久。但矛盾在于上层集团同样存在利益需求,其不确定性和垄断性将会形成利益断层和小集团,假以时日时代的落幕,将会留下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势力割据,层层捆绑,贫富将愈加悬殊,至此,民始终扮演者输血的角色,但血气瘀滞的副产物就是社会高压。#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感悟 #历史 >>阅读更多


用户:潇潇
    第一次知道:钩子文学,这个词。 原来知乎上半年的历史区早已被钩子理论攻陷了! 历史的波澜壮阔直接化为了直肠内部的平滑粘膜,拉低所有人的水平!很多人不在发表对各个历史角色的独特见解,让大家在毫无意义的沟通下,成为了一群乐子! 看下钩子文学的问题 朱元璋为什么要保留他做乞丐的历史? 曹操为什么要保留自己卑微为刘备煮酒的历史? 无独有偶,这样的问题,引发的争论,大多数高赞的观点都是无稽之谈。而很多人却讨论得不亦乐乎! 胡乱编造的:钩子文学,也不断向互联网蔓延!很多人为吸引眼球,剑走偏锋! 很讨厌畸形的饭圈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


用户:心灵对话
    “社会是在不断变动之中,人的需要同样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典制和道德适应一时,不可能适用于永久。” 的确如此,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制度已经不适合于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如果非要死抱着不放,那碰壁是难免的。周围不乏这样的人存在,比如说,有人认为中国人喜欢生孩子,喜欢多子多福,但现实的数据啪啪打脸;有人认为到了年龄就要结婚否则人生不完整,现实是婚姻制度的前景很不看好。 要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哲学不是空洞无用的理论说教,而是真正的智慧,关键是你能不能反思自省,将它真正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


用户:雪中寻傲梅,独仿徨,自悲凉。
    偶遇赊刀人——欧阳雨琴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种神秘的职业叫做“赊刀人”。他们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带着智慧和神秘的人。他们走遍各个角落,有时在热闹的市集,有时在偏远的山村。他们卖的是刀,但方式很特别,不是用钱来买,而是用一种无言的信任和未来的承诺来交换。 赊刀人卖的刀,和普通的刀不一样。它们更加锋利,更加坚韧,仿佛融入了山川湖海的力量。但是,赊刀人并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些。他们会给你一把刀,然后留下一个谜语。只有当你解开这个谜语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拥有这把刀。 今天与妹妹一起游玩,偶然间发现一个赊刀人,他在一个村庄停留,卖出一把刀后留下一个谜语:“日出东方,日落西山。金鸡报晓,铁马归天。”村民和我都非常困惑,不知道这个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赊刀人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不仅卖刀,还传播智慧。他们的谜语,都是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解开谜语的过程,就是领悟生活的过程。他们相信,只有理解了这些谜语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这把刀的力量。 然而,赊刀人也有他们的规矩。他们承诺,只要谜语变成现实,他们就会再次回来,回收这把刀的帐。这是他们的承诺,也是他们的信条。 随着时间的流逝,赊刀人的传说越来越少。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下来。在中国的大地上,仍然有许多人记得那些谜语,记得那个关于赊刀人的故事。他们用这些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用这些谜语来理解世界的奥秘。 虽然赊刀人已经消失了很久,但他们突然出山又是为了什么?赊刀人教会了我一个道理: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深意,只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就能找到它的真谛。#日 #中国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 #哲学的故事 >>阅读更多


用户:苏木
    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大一那年 #狮子座 >>阅读更多


用户:心灵对话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巜秋日偶成》 此乃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


用户:唤醒亲人
    人做了什么,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1. 我们在“人管不住自己的手怎么办”中已经劝过人不要结束自己、他人或动物的生命,可还是有人问堕胎的事。 2. 一个窦娥被冤杀,后面所有相关的人都被清算,而且其后三年大旱,对当时看热闹、认为做得对的吃瓜群众,也要给一个教训。 3. 《西游记》中天竺国凤仙郡三年大旱,只因郡侯把供品推倒后给狗吃了。那么归他管辖的郡城中的百姓都要跟着倒霉。 4. 人不知道自己不经意的一个不符合天理的行为,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堕胎就是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带来的后果相当严重。(1)未来偿还一命抵一命。(2)假设这孩子本该寿命80岁,现在他没法在人世生活了,他就只能在别的地方要等待,等待人世经过80年的时间。可他在那边无吃无喝的,每天都过得很苦,在这种痛苦煎熬的状态下等待80年呐,那痛苦无法想象。那当然他必然会痛恨堕胎他的人,那给他施加的业力是相当大的。(3)打乱了高层次生命的系统安排,要受罚,处罚也是不轻的。 5. 信者信之,人就要及时改正自己的思想。不信者脱去身体后也会知道真相,可那时只有接受处罚了,因为不好的事已经干下了。我们讲过既然怀了就生下来,本来也许他是成就父母的,可人由于无知却把他堕掉了,那自己怎能得好呢? #哲学的故事 #鲁迅文学 #随笔感悟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鲁迅文体 >>阅读更多


用户:醫不自醫,人不渡己。
     很多人以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情比金坚的承诺,殊不知那是卓文君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时的苦心挽留。 天长地久,一生一世,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感情。 可两性之间,爱的你侬我侬,恋的轰轰烈烈的比比皆是,历经时间考验矢志不渝的却所剩不多。 看过这样一段话:“其实,许多事从一开始就已料到了结局,往后所有的折腾,都不过只是为了拖延散场的时间。” 一个人能陪我们走多远,也早已注定。 #中国哲学简史 #哲学的故事 #中国哲学史 #今日一读 #读史 #文学史 #文学史 >>阅读更多


用户:一人
    华夏文化深受儒释道的影响,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不管是影视作品,诗词,小说,书画,甚至日常用语都处处可见。 ​ ​其实並不是太多人读四书五经,佛道经典,我们自己受了影响却不自知。例如人要行善,勿要作恶;凡事皆有因果;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前世今生,修福报,广种福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人行必有我师…… ​ ​四大名著: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那一部不是充满了儒释道的思想。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巨匠们,他们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近代的武俠小说,不管是金庸,古龙,鿄羽生,黄易,也都是。 ​ ​暂且不论好坏,只是从思想和学问的角度看,难免陷入“被牽着鼻子走”的评价。世上的“知识”林林总总,原没有民族,国家,系统的界限。如果自我设限,所谓的东方西方思想,华夷中外文化等等,那是我们极大的损失。 ​ ​全人类的思想文明,择其善者而从之,用于生活,用于国家社会,创造良好的效果,才是真正做学问的学人!#历史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文学史 >>阅读更多


用户:被遗忘者
    《论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乃世之所向也。自古及今,仁人志士皆奋楫笃行,其轶事流芳百世。 往昔,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开大同之先河。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其志在构建公平和谐、人人为公之世。又有张骞出使西域,通衢广陌,促东西文化之交融。此类典章,皆为大同思想之瑰宝。 今之世界,全球化风起云涌,人之命运息息相关。经济、环境、社会诸问题,无远弗届,关乎众人。故实现大同之理念,迫在眉睫。 大同之要,在去偏见与歧视,以宽宏大量、将心比心之态待人。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皆因真诚与理解而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乃多元和谐之基础。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当相互尊重,共筑大同社会。交流与协作,可相得益彰,促进共同发展。 再者,大同之义,亦在应全球之难题。同舟共济、和衷共济,方能共克时艰;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可移山填海。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疫病流行等,非一人一国之力所能御。众人当携手并进,共商应对之策。 大同之境,须赖各国政府、社会各界及个人之共同努力。安居乐业、政通人和,乃大同之愿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为社会之理想。当以公平、正义、包容为原则,推动国际关系之民主化与法治化。如此,方可建长治久安、共同繁荣之世界。 然大同之路,或艰难险阻。然吾辈当笃定信念,锲而不舍,以大同思想为引领,力创人类更加美好之未来。 #中国文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