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改善心理健康。 得克萨斯大学彭尼贝克教授的长期研究,这位心理学教授经常做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者在连续四天中,每天花十五分钟写下个人生活经历。 当然,按照惯例还是分成两组,一组被鼓励直抒胸臆,记录真情实感。而对照的另一组则被要求写下不那么情绪化的内容,比如公寓布置,或者实验室设备。 彭尼贝克发现,在被要求记录情感的那一组中,他们的自传叙事往往是关于悲惨和痛苦的过去经历,不乏强奸、家暴等等事件,其中一半属于所谓的“创伤性经历”。然而,写作练习会产生持久的疗愈效果,情绪叙事组的被试者去心理医生就诊的次数会逐渐变少,而且98%的被试者都愿意继续再次参加写作练习。 如今,这种写作练习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心理治疗手段,也被称为“叙事暴露疗法”,对心理创伤的治疗特别有效,疗效甚至超过了抗焦虑药物。 彭尼贝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果是在转化为语言叙事后特别显著,超过肢体动作表达的效果。 特别是混合大量积极乐观词语和适量消极词语的叙事,相比全是积极词语或者全是消极词语的叙事,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身心状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因果关系的词语,来进一步强化治愈效果。 彭尼贝克解释说,这是因为通过在叙事讲述创伤经历的过程中,我们自己逐渐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适用于当下的意义,重建了我们对创伤记忆的认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