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那个老撕机发布时间: 2022-10-28 22:44:01 浏览:1729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1957年,华县太平庄的农民殷思义在平整土地的时候,挖出来一个物件。五十年代的农民没啥审美,只知道这玩意挺大能装东西。于是拿回家装鸡饲料。第二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在华县发现了泉护村遗址,泉护村和太平庄相邻,殷思义听到了考古队的宣传,遂把陶鹰鼎捐给考古队。 当时根据殷思义提供的线索,考古队在陶鹰鼎的出土地发掘出了一座距今5300年左右的仰韶时期墓葬,编号为M701,墓主人为一名30-40岁的成年女性。推测陶鹰鼎的出土位置在墓主人脚部的区域,正对着自己曾经的主人。 然而太平庄仅发现这一座墓葬。在当时对比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也没有第二件类似的物品可供比较。对陶鹰鼎的研究一度陷入沉寂。 这一沉就是几十年。出土陶鹰鼎的《华县泉护村》考古报告要到45年后的2003年才出版。 但由于相隔年代太久,出版以后仍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005年,灵宝西坡墓地发掘。考古人员开始意识到泉护村M701和西坡墓地有着极大的相似:两地墓主头向均向西或西偏北,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都有陶器、石器和骨器等,且器形相同或相似;陶器均放在墓主脚下(部分墓葬有脚坑),石器多放在墓主身体右侧,骨器多数放在头部。 M701墓周边当时并未发现其它墓葬,后期也从未进行大规模勘探和发掘,导致过去对它的研究十分有限。 很可惜的是,由于《泉护村》的出版太晚。这些重要性不可避免的被打了大大的折扣。 相对于泉护村重要性认知的严重迟缓,陶鹰鼎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当陶鹰鼎的主人成为孤例数十年甚少被人提起时,这位矫健的雄鹰却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1959年,陶鹰鼎应征入藏刚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成为今天国家博物馆最资深的藏品之一,60多年来,它的名字从陶鼎,陶尊,陶鸮尊等一路升级为陶鹰鼎,每变一次,地位就更高一点。 很多人觉得陶鹰鼎很可爱,这是因为照片角度的问题,当你有机会站在它面前时,你会被它的体量和厚重感所震撼。双目圆整,一身腱子肉,粗壮的大腿肌肉力量感十足,双翼向后贴着身子,托起了背后的的鼎身,尾巴作为鼎足起到支撑的作用。 相声里经常有如下描述:“刀砍斧剁一般齐,腮帮子努着,太阳穴鼓着,胳膊四棱起筋线。”这不正是陶鹰鼎的准确吗?这难道不是周星驰《破坏之王》里达叔的外号“魔鬼筋肉人”?,这难道不贴切? 53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前没有发现象征权力或特殊身份的物品。 陶鹰鼎并不写实,它也许正是先民的艺术创作从写实到抽象的转变过程。到了青铜时代后,青铜器从器型到纹饰再度完成了从抽象到写意的转变。大量的纹饰充满了想象力,往往一个纹饰糅合了几种不同的动物。陶鹰鼎,正是这一系列改编的最早实证。 可以想象,陶鹰鼎在墓主人生前的时候可能陈列于自己家最重要的位置,在她死后,也放在她墓葬陪葬品最中间的位置在地底沉睡了5300年。周边其他的墓葬早就不复存在,它幸运等来了殷思义和黄河考古队。 1993年6月23日,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开馆。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自挑选了七件文物送往瑞士展览,辅助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这是陶鹰鼎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国展览,2002年,陶鹰鼎被公布为64件禁止出境文物,成为国宝之中的国宝。 1993年早已过去,我们的国力和我们对陶鹰鼎的了解早已今非昔比。 30年恍若隔世,但对于陶鹰鼎来说不过弹指瞬间,陶鹰鼎以最矫健的姿态背负着一个国家的期待,从中华文明曙光初现开始穿过5300年时光一路走来。直到今天,仍然在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博物馆中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黄河 #陕西 #曾经惊艳过你的博物馆文物









评论:
Souler: 古代将军都是肚大腰圆,而不是跟王者荣耀里面个个都是有腹肌瓜子脸的大帅哥,这样才能在长途跋涉奔袭中保持战斗力,同理,在古时候一个男人好不好要看他的体型饭量,能创造多少劳动力价值
奔波儿霸~~: [图片]
Souler: 我没啥文化,就是经常觉得,早期工艺品的抽象,会不会是因为“技术”的生疏或者是缺乏对品质的追求[笑倒地]然后被后人强行理解成抽象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