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NKingR_Sun发布时间: 2022-10-27 23:21:21 浏览: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SoulReal勋章 #往事 (接上一条瞬间) 这种不断叠加,进而膨胀的痛苦必然是会有上限和尽头的。而一切情绪和感受的终点,都会是在生命真正意义上消失逝去的那一天。都会是在死亡的那一天。 但“死亡”并不是,也从不会是“美好”。“死亡”只是让我们能够认识到“美好”。 那一瞬间,我脑里只有一种想法:不管是谁都好,请救救这名女志愿者,救救她吧。 假若我能在现场,我一定会“拥抱她”,会拼劲全力去救赎和安慰她。如果我不能帮助她,我便帮助不了我自己;如果我不能救赎她,我便救赎不了我自己。假若不能自救,不能自我帮助,那么世间上也不可能会有人能帮助和救赎得了自己。 我想要被救赎,所以我要去救赎别人。我想要救赎她,因为她便就是我。拥抱她,便就是在拥抱我自己。 于是我便又懂得了。或许这世间一切的“共情”或是“感同身受”,本就不是一种“能力”,更谈不上是“稀有”,而是一种近乎是“诅咒”的,对于自身经历的一种“总结”,但基于某一点的投射于他人身上的“具现”。 是自身经历的凝聚和再发散;是经历了具体之后的再发散,然后再具体,继而不断循环。因此便是不能自行选择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不得不去做的。 简单的来说,当我能“共情”他人,“感同身受”时,本质上是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于是触景生情,条件反射,看到相似的情景便就勾起了痛苦的回忆,紧接着更深层的连锁反应导致当时的痛苦再次涌现。 于是我能做的,是身体的自然反应,也是下意识的第一想法和行动,那就是除去眼前这种情景。具体行动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安慰、帮助,甚至是救赎对方,拂去对方的伤痛。 这样一来情景就消除了,我自己便暂时就不会再被勾起的痛苦所缠绕了。 所以这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具备一定条件后的必然反应。是我的“经历”在作祟,是“经历”其自身在替我做反应。能够选择的只有是否要如此经历,但不好的、痛苦的经历,永远都不会是自行选择去获得的。 倘若能够选择,我想我肯定会选择可以不用去“共情”和“感同身受”,起码那样肯定能生活得更开心快乐一些,能够更简单轻松一点。又有谁,会想要痛苦的过往呢。 毕竟,“共情”和“感同身受”,无非就是自我惩罚和自己折磨自己的“诅咒”罢了。 过了好多天,我已经不再哭了,只是感到难受。又过了好久,我好像便就好了,大家也好了。日子一天一天过,就像往常一样。三个多月后正是我们第一次奥运会的开幕式。那一天每一个人的脸上更是带着自豪、笑脸和感动。但心底里也藏着对遇难群众的缅怀。 灾区的清理和重建正在有序进行,伤口好像也结上疤。但记忆和经历并不会消失,只是化作了其他的形式一直陪伴我们。就像是一层层树叶遮盖住的大地,一圈圈绷带包扎住的伤口。它还是在那里,还是在隐约地从中渗透出鲜红的液体,只是没那么严重,也看不到了。 别人不再想去看;就连自己,也找些个理由借口,当作没有了。但一旦你用小手,轻轻指尖一戳,便就又迸发。 在那之后的某一天夜里,我梦到了父亲。 梦里的我个子小小的,还是几岁大的小孩子。我们在学校后山处的操场上打羽毛球。一同的还有一些我的朋友们。但都认不得脸,于是大概就是代表着网络上认识的朋友们。 突然间出现了另一个小男孩,带着另一群人,对我的朋友们说:“我们不要和他一起玩。走,我们去别处玩。” 然后便就拉着我的朋友们,簇拥着向别处走去。 在梦里我很是难过,我很想告诉他,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但是我没有勇气,只是低沉着头,眼睁睁看着朋友们被他们抢走。 梦里我的这一种性格确实和我现实里小时候是一致的。但我又何时不是这样呢,既懦弱又无能。所以我才一直试图变得勇敢,变得更强,变得像太阳一样;所以我才在这论坛上那样做,说出那些话;所以我才被排挤,落得这么个地步,变得孤独。 我因为害怕孤独而鼓起勇气,却因为鼓起勇气而变得更孤独。老实说,我真的很想逃跑。但是每次我想要逃跑的时候,我便就明白这正是我需要勇敢向前的时候。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懦弱的人啊。 这个时候,一旁的父亲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趁他们还没走之前,快点上去谢谢他们!” 我一脸惊讶,带着疑惑看着父亲,心想:“这是抢走了我的朋友们的人啊!这是害我如此孤独的人啊!我不应该恨他们吗,不应该对他们恨之入骨吗?为什么还要我去谢谢他们?” 父亲笑了笑,似乎不用等我出声就能看穿我的心里所想。他说:“正是因为他们抢走了你的朋友们,所以才应该说谢谢呀。谢谢他们曾经与你相伴,和你游玩,互相陪同。谢谢他们给予你的朋友们快乐。谢谢他们给予你的朋友们你所不能给予的东西。”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