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若有人兮山之阿发布时间: 2023-02-22 22:24:21 浏览:1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最近非常非常忙碌,开不完的会处理不完的事情,今天将近三个小时的晚课真是咬着牙喝奶茶盯下来的。但上下来了,还是很有收获的。身体的疲惫,精神上的餍足。自我成长的路上,很高兴我可以慢慢坚持。《家庭的觉醒》非常精彩的一本书。读完啦~ 从评判到共情/从纪律到开明的规矩/从战争到谈判桌 人生故事:你的孩子最近情绪崩溃的事件?你当时的感受?你是如何回应的? 先内观自己的情绪感受,再处理问题。不要陷入权利争夺,把精力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在人上。每一个当下我们都是尽了全力去做。痛苦是礼物,如果它带来了改变的契机。 1、当分歧发生的时候,与其陷入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中,不如鼓励孩子用合作的态度与我们一起找出解决方案。是“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妥协的”态度。当我们妥协时,我们或多或少向对方屈服。妥协需要我们做出牺牲,放弃某些可能很重要的事情。妥协尽可能逼对方让步,而合作是让我们寻找每个人都能最大获益的方法。相反,以合作的态度谈判是要找出各方共赢的解决方案。妥协出于一种匮乏感,合作性谈判要求我们接受一个认知,即生活赐予我们无尽的可能性。我们的内心是丰盈的还是匮乏的?不是他有了我就没有了。方法是单一的。我们要相信宇宙是富足的,丰盈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去共同创造解决方案。苹果是你吃还是我吃,也许种下苹果,长出苹果树(第三种选择)。孩子学习相同的思维模式。把孩子的需要的主体还给他,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2、批评别人的父母,对我们来说太容易了。你说的对,他们不该这么愤怒的发作。但你也应该明白,他们感到很无助,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只是陷入了无法解决的局面。父母和孩子都任由自己被焦虑感挟持,使他们看不到其实他们还有其他选择。双方都认为事情完全是对方的错,都被这个想法束缚。冲突往往就这样发展成僵局。我们太容易评判对方,认为是你对我错。 我们不要关注行为,而是去问每个人的内心具体经历着什么。当我们真正对他人产生共情,我们不会对他人有所期待。真正出于共情,是马上认识到他人的处境与我们有极大不同。要做到迅速放下自己的期望,要求我们专注当下,明白与他人相连是一种双方的能量交换。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期待去感受他人。如果我们带着自己的期待,是没有办法做到共情他人。做情绪的容器。自我和真我背后的需求都是什么。 3、情绪的界限和规矩的力量反对惩罚孩子,那么什么才是教导孩子正确行为的有效策略。相信自然和符合逻辑的结果的力量。要让孩子面对自然结果。妈妈的需要,孩子的需要。共同想解决方案,而不是用权威和要求。 体验活动: 回想我们的人生故事,(你的孩子最近情绪崩溃的事件?你当时的感受?你是如何回应的?)我的情绪。 1、我正在感受的恐惧,究竟是什么?恐惧他不能面对将来的困难。(对不幸福的恐惧) 2、目前的情况使我有哪些触动?希望他永远都没有烦恼,但这其实并不现实。 3、这种感觉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我害怕了。 4、有什么新的发现、启发?我们不生活在过往中,真正的与自己相处,看见自己,允许自己也允许孩子情感的真实流动。 5、经过对自己的恐惧的思考,如果有机会重新回到事件中,你会想如何回应他?内观自己的感受,和孩子说我和他在一起。给他安静的空间,感受他们的感受,肯定的告诉他,他们的感受没有问题,无需为它羞耻。

评论:
猫猫狗狗: [抱抱]
猫猫狗狗: 不同年龄段不一样吧
巧克力: 思考的好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