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NKingR_Sun发布时间: 2023-04-16 09:32:42 浏览:80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金庸 #文学 #儿时 #儿时的记忆 (接上一条瞬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确实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不像任何一个生活里或者作品中的他人的模样。但如果放回到那个曾经僵持的问题,硬要说更像张无忌还是韦小宝的话,我大概还是更像前者的。 因此当我第一次读到金庸对自己笔下人物,特别是张无忌的后评时就颇为感同,很喜欢他的描述。觉得金庸大概也很喜欢张无忌,把自己对于一个人的美好想象都主要刻画在了这么一个人身上;他大概是想要变成张无忌那样的人。 于是在这里也把这一段后评分享给大家。 “张无忌的性恪之中,似乎少了一些英雄豪杰之气;但他于这个“侠”字,却发挥得很充分。“侠”是并非为了追求自己(包括自己国家、自己团体、自己亲友)的利益而去做义所当为的事。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士是不顾一切(不顾自己的生命、利益、名誉)、不接受任何代价而去追求正义。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却坚持拒绝美丽的京娘委身;因为他觉得如果他接受了,他的义举便有了代价,就不是高尚的侠义行为。西方社会中较少这种价值观念;西方人常觉上帝(或教会)吩咐这样做,便去做了。 中国人的观念是:自己良心觉得应当这样做便去做了,未必是求来生较好;未必是为了免得在地狱中受苦。武侠小说的最高原则是宣扬侠义精神。英雄往往是为自己而做,侠士却通常是为别人而做;有了代价,便少了侠气。张无忌甘受灭绝师太三掌,在光明顶上奋身而挡六大派;不是求名,不是逞勇;只是觉得“应该做”,所以他决不会去和朱元璋争做皇帝。”——《倚天屠龙记》后记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