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恰逢其会发布时间: 2023-02-18 23:00:22 浏览:11 次 发布地: 深圳市 天气: 晴

        外向的人,只是把仅有的积极能量(热情)投注到了外部世界,而自信却是内在的自我,一直得不到关照时,它就会变得愈发枯竭。 美国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就是自信加热情这么简单。” 他说:“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即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即热情。” 外向的人,只是在做滋养客体的事情,而自我却被彻底地忽略,如何满足成长的需求?所以这也是“外向的人特别恐惧独处的根源所在”。 一个人意味着需要面对虚弱的内心,是自我无法承受的。因为害怕,所以不断在外界给自己营造热闹的场景,来麻痹内心的虚空。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越是外向的人其实更内向,反之,越是内向的人反而是更外向的。” 意思是:外向的人只是表面的外向,反而很难给人表达内在真实情感和想法;相反,内向的人,反而更容易把自己的内心打开;其实外向是内向的保护色。 当自我内在的营养不够丰盈时,无论外在的资源多么充足,都无法抵挡内心匮乏带来的“不安全感、低价值感和不自信”。 而“安全感、自信心和自尊恰恰是人格的三要素,也是人格的底层建筑”。 虽然原生家庭的创伤无法抹掉,但是可以疗愈。变化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人生的经历,恰恰都是给我们提供觉察、探索和领悟的绝佳机会。如若这时依然自我麻痹或逃避,内在自我终将成为荒漠之地。 当人格的地基不牢固时,外界稍有风吹雨打,人就会瞬间坍塌,而且再次复原的难度也会变大。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特说:“每个人的自我就像是一个能量球。”这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能量球,颜色是中性的灰色,当这个能量球需要“表达一个动力”时,就像是章鱼伸出了一个触角。 所谓“表达动力”,就是任何一种能量向外部世界的伸展,比如你表达了一份需求、一个意愿或一个声音等。这个能量触角,如果被某个客体接住,就意味着自体和客体之间建立了关系。 如果客体给出的反馈是:这个能量是好的,他喜欢,这个能量触角的颜色就会瞬间从中性变成彩色。从感觉上,中性能量就会变成好的能量,如热情、创新和创造力,可统称为“生命力”,即正能量。 但是,当这个能量被拒绝、被排斥或被忽视时,感知是能量被否定了。从感觉上,中性能量就会变成坏的能量,如愤怒、恨和毁灭欲,统称为“破坏力”,即负能量。 外向的人,极度缺乏自我情感的流动,如同失去了阳光水分的植物,非常致命。如果没有觉察,只做消耗,整个人就会变得愈来愈负能量,长期来看,很影响生命的质感。 无论外向还是内向,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内心和谐的人。



评论:
82‘ Coca Cola: 学习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