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人对人的妨碍不仅是物质性的,而且是精神性的。
萨特所著《间隔》,并未像但丁在《神曲》中一样,描写恐怖的炼狱场景,而是为人们呈现了另一种“地狱酷刑”,即“精神的酷刑”。行刑者就是“他人”。
萨特借加尔森之口呐喊:“我万万没想到,地狱里该有硫磺,有熊熊的火堆,有用来烙人的铁条。这真是天大的笑话!用不着硫磺、火堆、铁条。地狱,就是他人!”
如何摆脱这个“地狱”?结论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举个例子:你走在街上,迎面过来一个陌生人,用眼光上下打量你,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你会不舒服?萨特解释说,别人注视你时,他下意识地就把你变成了他观察的客体。在这个注视中,他是主导者,你只是被他观看的物品。他要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代价就是把你的主体性给否定掉,把你物化。
所以,被客体化和被物化,是“不舒服”源头,地狱的大门。躲避毫无意义,但你可以反抗,他看你一眼,你就回看他一眼,用你的注视把他变成客体。
如是而已。



评论:
源: 配图人家清醒,适合每天上班前读一遍,告诫自己。
作者: 是个不错的建议。你不说,我都快把这些金句忘了。春节快乐。
源: 配图可以下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