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小小神医发布时间: 2023-02-13 22:04:41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2)什么是“闻、问、切” 在中医诊断的四诊中,诊脉属于“切”的内容。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中医诊脉,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很不直观,因为你不能打开血管看它是怎么跳动的,你要通过手指头去感受。 大家知道,每个人手指的感应灵敏度是不同的。如果是经常干活的人,这里的皮就厚,摸别的东西就可能不灵敏;天天打篮球的人,手指的感应也不灵敏,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学起来就更费劲了。所以,中医形容脉诊,有句话叫“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古代,人们还是比较重视诊脉的,古代很多医生是切脉如神,一切脉就知道病人怎么回事,但现代中医里这样的高手少了,原因是师承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诊脉的技术流失很严重。望、闻、问、切四诊中的“闻”是听,古代指的是听声音,不是现在说的闻气味,古代把闻气味叫嗅。闻是听你说话的声音、听咳嗽的声音等,但这方面内容,至今我们也研究不够。 古代高明的医生一听人说话的音调、音律,就可以判断这个人身体的状态如何,这个方法在《黄帝内经》里有所记载,但后世了解的人不多。 大家知道,张景岳是明代有名的中医,据说他在辽东的时候,听到老百姓在田间唱歌,一听那悲凉的音律,就知道将要亡国,所以他赶快回家了。张景岳写《类经》的时候,就很重视《黄帝内经》的这部分内容,但是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可见其内容之难。 另外,古人还可以通过“闻”一个人说话的尾音,来判断他的中气是否充足,比如中气不足的人尾音会低。这样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历代都研究得较少。后来闻诊还增加了新内容,就是闻气味,通过闻患者身体的各种气味来判断其病情。 四诊中,“问”就是问病史,张景岳就在《景岳全书》中写过《十问歌》,这是问诊学里一个比较详细的内容,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比如孩子咳嗽,那么我们家长就需要清楚孩子咳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一天咳嗽几次?每次咳嗽多少声?痰成块不成块?是黄的还是白的?浓的还是清的?清到什么程度等信息。这样,才能为医生诊断提供最准确的信息,这也是大家学习中医知识的意义之一。 我们普通老百姓学习舌诊也很方便,学会后可以随时观察自己的舌象。为什么要随时观察舌象呢?因为舌象是动态变化的,比如你身体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往往看到的是一个特定时间的舌象。比如你一大早没吃饭去看,舌象就跟你饭后是不一样的。你刚喝完了一杯牛奶,舌苔全是白的,这时医生看到的就是生活的一个片段。你喝了两杯水,吃完东西以后,舌苔变了,医生不知道,他只能观察到你这个时间片刻的状态。 我们老百姓自己学会舌诊以后,可以随时观察,观察多了,就知道什么舌象最能反映身体的什么情况。这样,不但自己心里对身体的好坏大概有数,一旦生病去看医生时,也能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医学知识并不高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一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中药 #中医知识 #中医传承 #中医基础 #亿万分之一的缘分 #随手记录生活专区 #增加生活幸福感的n种方式 #我热爱这非凡的人间烟火 #书简阅中国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