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吴发布时间: 2020-06-06 09:59:50 浏览:1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说一个思维,当某件事情发生时 人们在一边说着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 同时,又条件反射的用着自己的生活经历 去评价/劝解他人。(发生在别人身上时) 或许这两者都没错。但二者间要有一个度 很多时候,只有人经历了才会感受到 可是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先不看这个发生的事,对错的问题) 1,别人的某些行为,非要等你经历了,才叫知道吗? 2,你不理解/体会不到,你还不知道吗? 比如,→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实际上,人们第一时间应该想的是怎么办?对吧?↓↓↓ 去回想下,以前/当三观没成型之前,遇到事情,我们会感到疑问,不解,不确定。然后去认同/反对。 当人们的思维体系形成后,人们的固有思想,惯性思维便产生了。也就不在好奇了 我发现,现在对事物的反对行为,一半(多)的情况下都是固有思维了,感觉很武断 总结:有时候,若是,人们 觉得不理解 倒不如,去以小时候的 “好奇” 思维,去增加新经验。不断打破,重建三观 终于,质变了!呼~!以后别人难受时,我更多的只要静静陪着对方就好了。千万别轻易劝解开导他人 你是你,他是他。回应的是情感本身!别强制性的去认定,也奉劝大家要有一个度#海外党 #思维 #发现有趣的灵魂 #莫劝他人善 #未经他人苦

评论:
作者: 加一句~。在你是你,他是他后面。 实际,纵然有万人做的到/不好。 他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千万别,把自己的三观加在别人身上[捂脸哭]
相爱怎会无缘: 好像很科学的亚子
July: 道理很赞同,所以我劝人都是从不轻易评定他人,永远站在对方角度,如果我是他/她,我会如何处理,讲出自己觉得可以的方案,好的坏的一一分析,至于结果不要替他做决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